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但资源分布不均、保教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依然存在,为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教育部最新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从资源供给、保教质量、师资建设、规范管理等多个维度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新时代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扩大普惠性资源供给,破解“入园难”“入园贵”问题
最新政策强调,要持续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到2025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将达到90%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5%以上,具体措施包括:
- 优化布局规划:要求各地将幼儿园建设纳入城乡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设施统一规划,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
- 支持普惠性发展:通过财政补贴、租金减免、教师培训等方式,引导和扶持民办园提供普惠性服务,对普惠性园生均财政拨款标准作出明确指导。
- 关注特殊群体:完善随迁子女入园政策,保障农村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等群体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的机会。
下表为普惠性幼儿园发展目标(2025-2025年):
| 指标 | 2025年 | 2025年目标 |
|---------------------|--------|------------|
| 学前三年毛入园率 | 89.7% | ≥90% |
| 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 | 83.8% | ≥85% |
| 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 | 51.6% | 提至55%左右 |
强化保教质量提升,科学推进幼小衔接
政策明确要求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纠正“小学化”倾向,全面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重点举措包括:
- 完善课程体系:制定《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强调以幼儿发展为本,围绕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设计适宜性教育活动。
- 深化幼小衔接:推动幼儿园与小学建立双向衔接机制,开展联合教研,帮助幼儿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 规范办园行为:严禁幼儿园教授小学课程内容,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保障每天不少于2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专业素养
针对学前教育师资力量薄弱、待遇偏低等问题,政策提出多项保障措施:
- 拓宽培养渠道:支持师范院校扩大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规模,鼓励地方政府与高校合作定向培养幼儿教师。
- 保障待遇权益:要求落实幼儿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政策,确保公办园教师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民办园教师工资达到当地同岗位事业单位平均工资水平。
- 强化专业培训:实施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重点提升农村地区、普惠性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能力。
健全监管机制,规范办园行为
为规范学前教育管理,政策从准入、安全、收费等方面强化监管:
- 严格准入制度:明确幼儿园设立标准,实行幼儿园审批注册制度,对无证办园行为进行专项整治。
- 强化安全防护:要求幼儿园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机制,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保障幼儿在园人身安全。
- 规范收费管理:制定幼儿园收费动态调整机制,加强对普惠性幼儿园收费的监管,严禁收取与入园挂钩的赞助费、支教费等。
相关问答FAQs
问:最新政策对民办幼儿园的发展有哪些支持措施?
答:政策明确支持民办园提供普惠性服务,对认定为普惠性民办园的,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补贴租金、派驻公办教师等方式给予扶持,鼓励社会力量办园,但要求民办园必须符合办园标准,执行收费备案制度,严禁过度逐利。
问:如何解决幼儿园“小学化”问题?
答:政策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幼儿园课程监管,严禁教授小学课程内容;二是推动小学“零起点”教学,减少幼小衔接坡度;三是开展家长宣传教育,引导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念,避免过早对幼儿进行学科知识灌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