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苑双语网

10月中旬养生关键,秋燥伤津?这3件事做好能安稳入冬!

10月中旬正值秋季中期,此时天气逐渐转凉,昼夜温差增大,空气也变得干燥,是养生调理的关键时期,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此时养生应以滋阴润燥、敛肺补肾为重点,同时注意防寒保暖,增强身体抵抗力,以下从饮食、起居、运动、情志四个方面,为大家详细介绍10月中旬的养生小常识。

10月中旬养生小常识

饮食调理:滋阴润燥,均衡营养

10月气候干燥,易伤津液,饮食上应遵循“少辛增酸”的原则,多吃滋阴润肺、生津润燥的食物,减少辛辣刺激、温热燥火的摄入。

推荐食材

  • 白色食物养肺:如雪梨、百合、银耳、山药、白萝卜等,可煮成雪梨百合汤、银耳莲子羹,具有润肺止咳、养胃生津的功效。
  • 酸味食物收敛肺气:如山楂、柚子、葡萄、石榴等,可增强肝脏功能,帮助肺气收敛。
  • 坚果补充能量:核桃、杏仁、花生等富含维生素E和健康脂肪,能滋润肌肤,增强免疫力。
  • 温补食材暖身:天气转凉后,可适量增加羊肉、牛肉、桂圆等温性食物,但不宜过量,以免上火。

饮食禁忌
避免食用辣椒、生姜、大蒜等辛辣食物,减少烧烤、油炸等燥热食品的摄入,以防耗伤阴液,加重秋燥,秋季干燥,应多喝温水、蜂蜜水或淡茶,少喝冷饮和含糖饮料。

起居作息:早睡早起,防寒保暖

中医认为“秋收冬藏”,10月应顺应自然规律,调整作息,保证充足睡眠,建议每天晚上10点前入睡,早上6-7点起床,以养阴蓄精,增强免疫力。

保暖重点

  • 护好颈腰腹:早晚温差大,出门时需添加外套,尤其注意颈部、腰部和腹部的保暖,避免受凉引发感冒或旧疾复发。
  • 足部保暖:“寒从脚下生”,睡前可用温水泡脚15-20分钟,加入艾叶或生姜可驱寒活血,改善睡眠质量。
  • 室内湿度:秋季空气干燥,可使用加湿器或放置一盆水,保持室内湿度在50%-60%,缓解皮肤干燥和咽喉不适。

运动养生:适度锻炼,增强体质

秋季运动应以“轻松平缓”为原则,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大汗淋漓,耗伤津液,推荐选择散步、慢跑、瑜伽、太极拳等有氧运动,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

运动注意事项

  • 避免清晨和夜晚运动:此时气温较低,建议选择阳光充足的午后进行锻炼,以防受寒。
  • 运动后及时添衣:运动后毛孔张开,易受风寒侵袭,需及时擦干汗水,更换干爽衣物。
  • 呼吸方式:运动时采用鼻吸口呼的方式,避免用嘴呼吸,防止干燥空气刺激呼吸道。

情志调养:宁静安神,戒怒戒躁

秋季对应中医“肺”与“悲”的情绪,易出现情绪低落、焦虑等问题,此时应保持心情舒畅,做到“使志安宁”,可通过听音乐、阅读、冥想等方式舒缓压力。

调节方法

  • 多晒太阳:秋季阳光柔和,适当晒太阳可促进维生素D合成,改善情绪,缓解抑郁。
  • 社交活动:与朋友家人多交流,参加户外活动,避免长时间独处,有助于保持积极心态。
  • 饮食辅助:可适量食用富含镁的食物,如香蕉、菠菜、坚果等,有助于缓解紧张情绪。

10月养生重点速查表

养生维度 核心要点 推荐方法/食材
饮食 滋阴润燥,少辛增酸 雪梨、百合、银耳、柚子、核桃
起居 早睡早起,防寒保暖 10点前入睡,泡脚,保持室内湿度
运动 适度锻炼,避免大汗 散步、慢跑、瑜伽,午后进行
情志 安宁心神,戒怒戒躁 听音乐、晒太阳、多社交

相关问答FAQs

Q1:10月容易秋燥,皮肤干燥、口干舌燥怎么办?
A:秋燥主要是由于秋季湿度降低,人体津液消耗过多所致,可通过饮食调理,多吃梨、蜂蜜、银耳等润燥食物,少吃辛辣刺激食物,注意皮肤保湿,选择温和的护肤品,多喝水,保持室内湿度,也可用菊花、枸杞泡水饮用,清热滋阴。

Q2:秋季适合进补吗?如何科学进补?
A:秋季是进补的好时节,但需根据自身体质选择合适的补品,体质虚弱者可适量食用羊肉、鸡肉等温补食材;阴虚火旺者宜选择鸭肉、百合、银耳等滋阴食物;脾胃虚弱者建议先调理脾胃,再进补,可食用山药、莲子、薏米等健脾食材,进补需适量,避免过量导致消化不良或上火。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