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苑双语网

山东2025幼儿教育新政策对民办园影响有多大?家长需关注哪些变化?

近年来,山东省幼儿教育领域迎来了一系列政策革新,旨在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这些政策以“幼有所育”为核心,从资源供给、保教质量、师资建设、普惠发展等多维度发力,为全省幼儿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山东省幼儿教育最新政策

强化资源供给,破解“入园难”“入园贵”问题

针对学前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区域分布不均等问题,山东省明确提出“一园一案”资源扩充计划,通过新建、改扩建幼儿园,鼓励企事业单位、部队、街道举办普惠性幼儿园,支持民办园转办为普惠园等方式,持续扩大公办及普惠性民办园覆盖面,政策要求,到2025年,全省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5%以上,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农村地区实现每个乡镇至少1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全覆盖,建立幼儿园动态调整机制,对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进行专项治理,确保配套园与住宅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从源头上保障学位供给。

在经费保障方面,山东省建立了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拨款制度,公办园按照生均标准拨付经费,普惠性民办园参照公办园标准给予补助,并对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残疾儿童等群体接受学前教育给予资助,切实减轻家庭教育支出负担。

提升保教质量,推进科学保教实践

山东省高度重视幼儿园保教质量提升,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指导,全面推进幼儿园科学保教,政策明确要求幼儿园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杜绝“小学化”倾向,严禁教授小学课程内容、布置书面作业,省级层面定期组织开展“幼儿园游戏活动案例评选”“幼小衔接实验区建设”等活动,推动幼儿园创设支持性的游戏环境,鼓励幼儿在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中学习发展。

为规范办园行为,山东省建立了幼儿园质量评估体系,涵盖办园条件、安全卫生、保育教育、教职工队伍、内部管理等方面,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开,并作为幼儿园评优评先、项目申报的重要依据,加强幼儿园课程建设,鼓励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园本课程,如融入齐鲁文化、海洋教育等元素,丰富幼儿学习体验。

加强师资建设,筑牢学前教育发展根基

教师是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山东省通过“幼师培养计划”“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等举措,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扩大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规模,实施公费师范生培养项目,定向培养农村幼儿园教师;完善幼儿教师职称评聘和工资保障机制,确保公办园教师工资纳入财政保障,民办园教师工资达到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以上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

在专业发展方面,山东省建立了省、市、县、园四级幼儿教师培训体系,每年开展不少于36学时的全员培训,重点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保教能力和专业素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评优评先的首要条件,引导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

推进普惠发展,构建公共服务新格局

为满足人民群众对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的需求,山东省通过政策扶持、经费补助、质量监管等方式,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普惠性民办园,对认定为普惠性民办园的,政府给予生均补贴,并对其保育教育费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收费标准与公办园保持合理差距,建立普惠性民办园退出机制,对不再符合普惠条件的幼儿园,取消其资格并停止相关补贴,确保普惠性资源稳定供给。

山东省还积极推进“互联网+学前教育”发展,建设省级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幼儿园办园行为、幼儿学籍、经费使用等信息的动态监管,并通过线上平台为幼儿园、家长和社会提供教育资源查询、育儿指导等服务,提升学前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深化安全保障,筑牢幼儿健康成长防线

安全是学前教育发展的底线,山东省严格落实幼儿园安全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食品、消防、校车、校园周边环境等方面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政策要求幼儿园配备专职安保人员,安装一键式紧急报警装置和视频监控系统,并定期开展安全演练,提高师幼应急处置能力。

在卫生保健方面,山东省严格执行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落实晨午检、因病缺勤追踪等制度,做好传染病防控和常见病矫治工作,加强对幼儿园膳食营养的指导,确保幼儿膳食科学合理,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发展。

相关问答FAQs

问:山东省最新政策对普惠性幼儿园有哪些扶持措施?
答:山东省对普惠性幼儿园的扶持措施主要包括:一是给予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参照公办园执行;二是对符合条件的普惠性民办园给予租金补贴或减免;三是实施教师待遇保障政策,确保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四是在评优评先、师资培训等方面与公办园享受同等待遇;五是建立动态监管机制,通过质量评估引导幼儿园提升办园水平。

问:政策如何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
答:山东省通过多措并举防止“小学化”倾向:一是严禁幼儿园教授小学课程内容、布置书面作业,严禁组织任何形式的考试测验;二是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鼓励幼儿园开展自主游戏、区域游戏等,丰富幼儿游戏材料;三是加强对幼儿园课程和教学的指导,定期开展“小学化”专项治理检查;四是开展家长宣传教育,引导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念,不盲目跟风超前学习;五是建立幼小协同机制,推动小学与幼儿园双向衔接,帮助幼儿平稳过渡到小学生活。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