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源市教育局最新政策聚焦教育高质量发展,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育人质量为核心,推出了一系列系统性举措,旨在构建更加公平、优质、创新的教育生态,以下是政策的主要内容及解读:

深化基础教育改革,促进优质均衡发展
推进学区化办学与集团化办学
辽源市教育局通过“名校+薄弱校”“城区+乡镇”等模式,推动优质教育资源下沉,2025年计划新增3个教育集团,覆盖全市60%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通过师资轮岗、课程共享、统一管理等方式,缩小校际差距,建立学区化办学考核机制,将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等纳入评价指标,确保改革实效。
优化义务教育阶段招生政策
为缓解“择校热”问题,政策明确实行“公民同招”,严禁任何形式的掐尖招生,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纳入市级统一平台管理,报名、审核、录取全程公开透明,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和随迁子女,要求学校简化入学流程,保障“应入尽入”,2025年计划实现随迁子女入学率100%。
加强“双减”政策落实与课后服务升级
政策要求学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严控书面作业总量,推行“基础作业+弹性作业”模式,课后服务方面,将拓展服务内容,增设科普、艺术、体育等特色课程,引入社会专业机构参与,确保课后服务覆盖率达100%,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完善教师培养与引进机制
辽源市教育局实施“名师培养工程”,计划三年内培养市级以上骨干教师500名,建立“青年教师导师制”,加速新教师成长,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对硕士以上毕业生、省级以上优秀教师给予安家补贴和科研经费支持,2025年计划引进优秀教育人才100名。
深化教师评价与激励机制
改革教师考核体系,将师德师风、育人效果、教研成果作为核心指标,弱化唯分数倾向,设立“教育教学创新奖”,鼓励教师探索教学模式改革,落实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政策,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
推动教师交流与城乡均衡
实施“城乡教师轮岗计划”,要求城区教师每3年至少有1年农村学校任教经历,并将轮岗经历作为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通过“名师工作室”“城乡教研共同体”等形式,促进城乡教师专业发展协同。
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赋能智慧教育
加强智慧校园建设
辽源市教育局计划投入2000万元,推进“三个课堂”(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全覆盖,2025年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智慧教室配备率达90%,建设市级教育云平台,整合优质数字资源,支持个性化学习。
提升师生数字素养
开展“教师数字能力提升计划”,组织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培训,要求45岁以下教师掌握智慧教学工具使用,面向学生开设编程、人工智能等课程,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保障教育数据安全
建立教育数据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数据采集、存储、使用的规范,防范信息泄露和滥用,加强网络安全防护,定期开展校园网络安全隐患排查。
完善教育保障体系,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加大教育经费投入
2025年辽源市教育经费预计增长8%,重点投向农村学校、薄弱环节和教师队伍建设,严格落实教育经费“两个只增不减”要求,确保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
加强校园安全与心理健康教育
开展“平安校园”建设专项行动,完善校园安防设施,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建立市、校两级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配备专职心理教师,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构建“预防-干预-转介”一体化机制。
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
政策明确要求学校建立家长委员会,定期举办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讲座,联合社区、企业等社会资源,开展研学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形成育人合力。
政策实施保障措施
为确保政策落地,辽源市教育局将建立“市级统筹、县区落实、学校执行”三级责任体系,定期开展督导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与绩效考核挂钩,畅通社会监督渠道,通过“教育惠民热线”“线上意见征集平台”等方式,及时回应群众关切。
相关问答FAQs
问:辽源市教育局最新政策对农村学校有哪些具体支持措施?
答:政策从师资、经费、资源三方面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支持力度,一是实施“城乡教师轮岗计划”,鼓励城区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并给予补贴;二是2025年农村学校教育经费增长10%,重点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和信息化建设;三是推进“三个课堂”全覆盖,通过智慧教育平台共享优质课程资源,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问:如何确保“双减”政策在辽源市有效落实?
答:辽源市教育局通过“三抓”举措保障政策落地:一是抓课堂效率,开展“高效课堂”评比,推动教师优化教学设计;二是抓作业管理,建立作业公示制度,严控作业总量和时长;三是抓课后服务,引入第三方机构提供特色课程,同时建立家长满意度评价机制,确保服务质量和学生参与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