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郑州市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发展,将其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和教育事业的奠基工程,通过一系列政策举措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从扩大资源供给到提升保教质量,从完善保障机制到规范办园行为,郑州市学前教育政策体系逐步健全,为学龄前儿童提供了更加公平而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服务。

扩大普惠性资源供给,破解“入园难”“入园贵”问题
针对学前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的问题,郑州市连续实施两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和“普惠性幼儿园建设规划”,通过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等方式,持续扩大普惠性资源覆盖面,政策明确要求,每个乡镇至少办好1所公办中心幼儿园,每个街道原则上至少有1所公办幼儿园,鼓励小学附设幼儿园向独立幼儿园转型,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减免租金、派驻公办教师等方式,引导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给予每生每年2000元的生均财政补贴,降低收费标准。
截至2025年,郑州市幼儿园总数达到2186所,在园幼儿43.2万人,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0.6%,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8.3%,有效缓解了“入园难”“入园贵”问题,以下是郑州市2025-2025年学前教育资源发展情况:
| 年份 | 幼儿园总数(所) | 在园幼儿数(万人) | 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 | 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 |
|---|---|---|---|---|
| 2025 | 1856 | 5 | 3 | 6 |
| 2025 | 2025 | 8 | 1 | 4 |
| 2025 | 2186 | 2 | 6 | 3 |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保教专业水平
教师是学前教育的核心力量,郑州市政策将幼儿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关键抓手,通过完善培养培训体系、保障教师待遇、畅通职业发展渠道等措施,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幼儿教师队伍,在培养方面,支持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高校扩大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规模,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定向培养农村幼儿园教师,在培训方面,建立市、区、园三级培训网络,每年投入专项经费用于园长、教师专业培训,覆盖率达100%。
在待遇保障方面,郑州市明确要求公办幼儿园教师工资纳入财政保障,确保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师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方面与公办园教师享有同等权利,设立“名师工作室”“骨干教师专项津贴”,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和创新实践,全市幼儿教师学历合格率达98.6%,专科及以上学历教师占比提升至82%,保教专业能力显著增强。
深化保教质量改革,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为扭转“小学化”倾向,郑州市严格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推进科学保教,政策要求幼儿园不得教授小学课程内容,不得布置家庭作业,定期开展“小学化”专项治理,建立动态监测机制,推动幼儿园与小学双向衔接,开展“幼小衔接试点园”建设,组织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联合教研,帮助幼儿平稳过渡到小学生活。
在安全管理方面,郑州市实施“幼儿园安全提升工程”,将幼儿园安全纳入年度考核重点,要求安装视频监控系统、配备专职安保人员,定期开展消防、防震、防溺水等应急演练,通过“营养改善计划”“健康体检”等举措,保障幼儿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幼儿健康档案建档率达100%。
完善监管与保障机制,推动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
郑州市建立了“市级统筹、区为主管”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明确区县政府发展学前教育的主体责任,将学前教育纳入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和民生实事考核,财政投入方面,建立学前教育生均经费拨款制度,公办园生均财政拨款标准达到每生每年600元,并逐年提高,设立学前教育专项经费,重点支持农村地区、薄弱园所发展,促进城乡、区域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在规范办园行为方面,实施幼儿园办园行为督导评估制度,建立“黑白名单”公示机制,对违规办园行为“零容忍”,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学前教育,引导社会资本举办优质普惠性幼儿园,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格局。
相关问答FAQs
Q1:郑州市如何保障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办园质量?
A:郑州市通过多项措施保障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质量:一是实施分类管理,将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纳入统一督导评估体系,定期办园质量检查;二是加大财政扶持,按普惠性办园标准给予生均补贴,并优先支持其改善办园条件;三是加强师资培训,将普惠性民办园教师纳入全市教师培训计划,提升专业素养;四是建立退出机制,对年检不合格或违规收费的幼儿园取消普惠资格,确保教育资源优质普惠。
Q2:郑州市针对特殊儿童学前教育有哪些支持政策?
A:郑州市高度重视特殊儿童学前教育,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一是鼓励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幼儿园开设特教班,接收具备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儿童;二是依托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建立“康教结合”的幼儿园,为重度残疾儿童提供早期干预;三是落实特殊教育学生资助政策,对残疾儿童学前教育阶段给予保教费减免和生活补助,确保特殊儿童平等享有学前教育机会,全市已建立特殊儿童学前教育资源中心12个,覆盖所有县(市、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