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苑双语网

陕西学前教育政策发展有何亮点与挑战?

近年来,陕西省学前教育发展政策以“扩资源、提质量、促公平、强保障”为核心,通过系统性改革与创新,逐步构建起覆盖城乡、布局合理、质量优良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政策实施以来,全省学前教育资源显著扩大,办园水平持续提升,有效缓解了“入园难”“入园贵”问题,为儿童健康成长和教育公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陕西省学前教育发展政策

政策背景与目标定位

陕西省学前教育发展政策的制定,紧密结合国家《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及陕西省情,聚焦“幼有所育”根本需求,早期阶段,陕西面临城乡资源分布不均、农村普惠性资源不足、教师队伍专业素养待提升等挑战,为此,政策明确“公益普惠、政府主导、科学保教”原则,提出“到2025年,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5%以上,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原则上达到50%,专任教师持证上岗率和保教人员专业合格率均达到90%”的阶段性目标,旨在构建“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保障网。

核心政策举措与实施路径

(一)扩大普惠性资源供给,优化办园布局

陕西省通过“新建、改扩建、扶持民办转普惠”多措并举,持续增加学前教育资源供给,2025年以来,全省累计投入超过200亿元,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500余所,实现每个县(区)至少有1所标准化公办园,乡镇中心园全覆盖,出台《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与管理办法》,对民办园给予生均补贴、租金减免等支持,引导800余所民办园转型普惠性幼儿园,普惠性资源覆盖率从2025年的68%提升至2025年的82%。

表:2025-2025年陕西省学前教育资源主要指标变化
| 指标 | 2025年 | 2025年 | 增幅 |
|---------------------|--------|--------|--------|
| 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 | 68% | 82% | +14% |
| 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 | 35% | 52% | +17% |
| 学前三年毛入园率 | 78% | 92% | +14% |

(二)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专业素养

针对教师数量不足、专业能力薄弱问题,政策实施“幼师培养计划”:扩大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规模,与高校合作定向培养农村幼儿园教师;建立“省级统筹、市县负责”的培训体系,每年开展全员培训,覆盖园长、教师及保育员,通过提高工资待遇、落实职称评定倾斜政策,吸引优秀人才投身学前教育,全省专任教师总数达8.2万人,较2025年增长45%,持证上岗率从75%提升至93%。

(三)深化保教质量改革,促进科学育儿

陕西省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推动幼儿园去“小学化”治理,制定《陕西省幼儿园保教质量指南》,规范课程设置与一日活动安排,建立“省级评估、市级督导、园所自评”三级质量监测体系,推进“幼小衔接”攻坚行动,联合教育部门开展小学“零起点教学”试点,减少幼儿学习压力,2025年起,在全省推广“安吉游戏”本土化实践,创设开放的游戏环境,提升儿童自主探究能力。

(四)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强化政策支持

省级财政设立学前教育专项经费,建立“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目前公办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达到每生每年600元,普惠性民办园按公办园50%标准补助,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确保“两个只增不减”(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财政性教育经费比例只增不减,学前教育总投入只增不减),2025年,全省学前教育总投入达120亿元,较2025年增长180%,为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政策成效与未来展望

经过多年推进,陕西省学前教育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跨越式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短板加快补齐,贫困地区幼儿园实现“一乡一园”;办园质量显著提升,省级示范园数量增至230所,带动区域整体水平提高;“保基本、兜底线”的公平性原则得到落实,特殊儿童、随迁子女等群体入园需求有效保障。

陕西省将继续聚焦“优质普惠”目标,重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大对薄弱地区和民办园扶持力度;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提升专业能力;深化保教改革,构建以儿童为中心的质量评价体系,推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为陕西教育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相关问答FAQs

问:陕西省如何保障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办园质量?
答:陕西省通过“认定—扶持—监管”三位一体机制保障普惠性民办园质量,明确办园标准,实行“准入退出”动态管理;给予生均补贴、租金减免、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同时要求收费不高于当地同类公办园水平;建立年度评估制度,对保教质量、师资配备、安全卫生等进行考核,评估不合格者取消普惠资格,确保“普惠”与“优质”并重。

问:针对农村学前教育资源不足问题,陕西省有哪些针对性措施?
答:陕西省重点实施“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一是依托乡镇中心园建立“幼教集团”,辐射带动村级园(班)发展;二是推行“县管校聘”改革,统筹县域内教师编制,优先保障农村园师资需求;三是对农村园教师给予专项津贴,并开展“城乡结对帮扶”,通过城市园支教、教研联动提升农村园保教能力;四是利用信息技术,推广“互联网+学前教育”,共享优质课程资源,缩小城乡差距。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