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教育厅学生政策始终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育公平为核心,涵盖招生考试、资助管理、就业创业、学籍管理等多个关键领域,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制度设计,为全省学生的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招生考试政策:规范流程,保障公平
招生考试是教育公平的重要入口,山西省教育厅严格落实国家教育考试政策,完善“阳光招生”机制,确保高考、中考、研究生招生等关键环节的公开透明,高考录取实施“两依据一参考”模式,依据统一高考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中考推行“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合理分配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向农村初中和薄弱学校倾斜,针对特殊群体,如随迁子女、残疾学生等,出台专项政策,保障其平等参与升学竞争的权利,近年来,山西省还持续推进高考综合改革,选考科目赋分办法、高职院校分类考试等举措逐步落地,进一步优化人才选拔机制。
学生资助政策:精准帮扶,助力成长
为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山西省教育厅构建了“奖、贷、助、勤、补、免”六位一体的资助体系,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实现学段全覆盖、对象无遗漏,义务教育阶段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免学杂费、免教科书费、补生活费),惠及全省所有农村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高等教育阶段,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等按比例发放,同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实现“应贷尽贷”,2025年全省累计发放助学贷款超30亿元,覆盖学生超40万人次,山西省还设立临时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等专项资助,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助学,形成多元协同的帮扶格局。
就业创业政策:拓宽渠道,提升能力
为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就业,山西省教育厅实施“就业创业促进计划”,通过政策引导、市场对接、能力提升等多维度举措,开展“校园招聘月”“访企拓岗促就业”等活动,2025年全省组织各类招聘会超千场,提供岗位信息百万余条;强化创业扶持,建设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提供场地支持、创业补贴和培训服务,近三年累计支持大学生创业项目5000余个,山西省还推行“基层就业学费补偿贷款代偿”政策,鼓励学生到基层、到中西部地区就业,2025年补偿代偿金额超2000万元,引导了一批优秀人才扎根基层。
学籍管理与心理健康:规范管理,守护成长
学籍管理是学生教育过程的重要保障,山西省教育厅依托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和高等教育学籍学历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学籍注册、转学、毕业等业务的线上办理,流程简化、效率提升,针对心理健康教育,全省各级学校建立心理辅导室,配备专兼职心理教师,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定期开展心理普查和危机干预,2025年,山西省启动“阳光成长”心理健康教育专项行动,培训心理教师5000余人次,建立省级心理危机干预热线,为学生提供24小时专业支持。
政策实施保障机制
为确保学生政策落地见效,山西省教育厅强化组织领导,建立省、市、校三级联动机制,通过督导检查、绩效评估等方式推动政策落实,加强政策宣传解读,通过官网、公众号、校园宣讲等渠道,确保学生和家长“应知尽知”,设立政策咨询热线和线上服务平台,及时回应学生关切,提升政策执行的温度和效率。
相关问答FAQs
Q1:山西省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如何申请国家助学金?
A1:学生需向学校提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及相关证明材料,经班级评议、学校审核、公示无异议后,由学校按资助标准发放助学金,通常分为三档,一档4400元/年,二档3300元/年,三档2200元/年,具体金额以学校通知为准。
Q2:山西省高考综合改革后,选考科目赋分如何计算?
A2:选考科目赋分制将原始分按考生比例转换为等级分,具体为:将考生原始分从高到低划分为A、B、C、D、E五个等级,各等级对应一定比例(如A等级15%),再将原始分转换为100分制赋分分值,某考生原始分在全省排名前15%,则赋分为100-86分之间,具体由省级教育考试院统一计算公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