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苑双语网

职教法政策如何助力技能人才培养?

职业教育与培训法律政策是推动技能型社会建设、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制度保障,随着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职业教育与培训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我国职业教育与培训法律政策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治基础。

职业教育与培训法律政策

职业教育与培训法律政策的发展历程

我国职业教育与培训法律政策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分散到系统的发展过程,20世纪80年代,职业教育开始进入法制化轨道,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颁布实施,标志着职业教育进入了依法发展的新阶段,该法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地位、体系、办学体制和保障机制,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基本法律遵循。

进入21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职业教育与培训法律政策体系建设加速推进,2025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到2025年,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2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完成首次修订,新法突出类型教育定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强化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同等重要地位,202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再次修订,进一步明确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法律支撑。

职业教育与培训法律政策的主要内容

(一)法律体系框架

我国已形成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为核心,以《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行政法规和政策文件为补充的职业教育法律政策体系。《劳动法》《就业促进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法律中也涉及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相关规定,共同构成了多层次的法治保障。

(二)核心制度设计

  1. 办学体制:坚持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社会办学的多元办学体制,鼓励企业、社会力量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推动形成公办与民办职业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
  2. 校企合作:法律规定企业应当与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开展合作,共同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企业参与校企合作享受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
  3. 质量保障: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实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加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4. 学生权益:保障职业学校学生在升学、就业、职业发展等方面与普通学校学生享有平等机会,完善奖学金、助学金等资助政策。

(三)政策支持措施

国家通过财政投入、税收优惠、土地保障等多种政策措施支持职业教育发展,逐步提高职业教育财政投入水平,落实职业教育生均拨款制度;对企业举办的职业学校给予政策支持;鼓励金融机构为职业教育提供信贷服务。

职业教育与培训法律政策的实施成效

(一)职业教育规模持续扩大

截至2025年,全国共有职业学校1.3万所,在校生超过3000万人,职业教育吸引力不断增强,中职、高职教育已分别占据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技术技能人才。

(二)产教融合深入推进

通过政策引导,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显著提高,全国已建成产教融合型企业5000余家,组建职业教育集团1500多个,推动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有效提升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三)社会认可度逐步提升

随着职业教育法律政策的完善和宣传推广,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知发生了积极变化,“一技之长、行行出状元”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较高水平。

职业教育与培训法律政策的挑战与展望

尽管我国职业教育与培训法律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一些挑战:部分法律法规落实不到位,校企合作深度不足,职业教育社会吸引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区域发展不平衡等。

职业教育与培训法律政策的完善应重点关注以下方面:一是进一步细化法律法规配套政策,增强可操作性;二是强化企业主体作用,完善校企合作激励机制;三是健全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四是加强职业教育宣传,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职业教育与培训法律政策的关键领域与措施

为更清晰地展示政策重点,以下表格列举了职业教育与培训法律政策的关键领域及主要措施:

关键领域 主要措施
法规体系建设 完善职业教育法配套法规,推动地方职业教育立法
办学体制改革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学,推进公办职业学校办学体制改革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建立校企合作激励机制,支持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
师资队伍建设 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学生发展保障 完善资助政策,畅通升学就业渠道,保障学生合法权益
质量评价与监督 建立健全第三方质量评价机制,强化督导评估

FAQs

问:职业教育法修订后,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有哪些新的激励措施?
答: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明确,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享受以下激励措施:一是对企业举办的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政府可以通过购买服务、落实税收优惠等方式给予支持;二是对深度参与校企合作、行为规范、信用良好的企业,按规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等支持;三是企业可以在职工教育培训经费中列支相关费用,并按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问:如何保障职业教育学生的合法权益?
答:职业教育法从多个方面保障学生权益:一是明确职业学校学生在升学、就业、职业发展等方面与普通学校学生享有平等机会,不得设置歧视性条件;二是完善奖学金、助学金等资助政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按规定享受资助;三是保障学生参加实习实训的权利,要求学校不得安排学生从事与专业无关的实习,并保障实习学生的劳动报酬和劳动安全;四是建立学生申诉机制,维护学生合法权益。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