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政策教育第一课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旨在帮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准确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深刻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凝聚奋进新征程的思想共识,通过系统学习,我们能够认清时代方位、明确使命担当,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深刻认识形势政策教育的时代意义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形势政策教育作为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重要途径,其时代意义体现在三个层面:
一是政治引领的必然要求,通过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当前形势的重要论述,能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是应对挑战的现实需要,面对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地缘政治冲突加剧等外部环境,以及国内经济结构转型、人口老龄化等内部压力,唯有通过形势政策教育,才能科学研判形势,找准应对之策,化危为机。
三是凝聚共识的坚实基础,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不同群体利益诉求多元,通过政策解读和形势分析,能够增进社会各界对国家发展战略的理解和支持,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
准确把握当前形势的核心要点
当前我国发展形势总体呈现“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态势,但需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核心领域:
(一)经济形势: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我国经济持续恢复,2025年GDP增长5.2%,展现出强大韧性,但同时仍面临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等问题,未来需聚焦以下方向:
- 科技创新: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突破“卡脖子”技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 内需扩大:通过收入分配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释放消费潜力;
- 绿色转型:推动“双碳”目标落地,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
(二)国际形势: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
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全球治理体系加速变革,我国面临的机遇包括:
- 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为后发国家提供“换道超车”可能;
- “一带一路”倡议持续推进,国际合作空间不断拓展。
同时需警惕的风险有: - 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全球经济治理体系面临重构;
- 地缘政治冲突外溢效应,能源、粮食安全压力增大。
(三)民生领域: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党和政府始终把民生放在首位,近年来在就业、教育、医疗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
- 就业优先政策:2025年城镇新增就业1244万人,超额完成目标;
- 乡村振兴战略: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 健康中国建设: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完善,人均预期寿命提高至78.2岁。
推动形势政策教育走深走实的实践路径
为确保形势政策教育取得实效,需从内容、方法、机制三方面创新:
(一)优化内容供给,增强针对性
- 分层分类设计:针对党员干部、青年学生、企业职工等不同群体,定制差异化学习内容;
- 案例教学结合:结合“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等典型案例,增强政策解读的感染力;
- 数据可视化呈现:通过图表、短视频等形式,让复杂形势直观易懂。
(二)创新方式方法,提升吸引力
| 传统方式 | 创新方式 |
|---|---|
| 理论报告会 | 情景模拟、辩论赛 |
| 文件学习 | 线上互动课堂、VR实景体验 |
| 单向灌输 | “政策面对面”群众座谈会 |
(三)健全长效机制,保障持续性
- 纳入常态化学习体系:将形势政策教育纳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干部培训必修课程;
- 建立联动宣讲机制:组织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先进模范组成宣讲团,深入基层一线;
- 强化效果评估: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访谈等方式,及时掌握学习成效,动态调整教育方案。
以学促干,在新时代展现新担当
形势政策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应做到:
一是强化战略思维,从全局和长远角度分析问题,提高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
二是提升能力本领,面对新挑战新任务,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练就过硬素质;
三是践行实干精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行动,在各自岗位上履职尽责。
相关问答FAQs
Q1:形势政策教育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有何区别?
A1:形势政策教育更侧重于“当下”和“具体”,聚焦当前国内外发展大势和党的最新方针政策,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和实践性;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更侧重于“根本”和“长远”,侧重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完整体系。
Q2:如何让普通群众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形势政策教育?
A2:要贴近群众生活,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政策,避免“官话套话”;要结合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如就业、医疗、教育等,用身边案例说明政策成效;要创新传播方式,利用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平台,让政策宣传更接地气、更有温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