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苑双语网

高温下,安全教育如何防暑又防患?

在高温天气下,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持续的高温不仅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也增加了各类安全风险的发生概率,加强高温下的安全教育,提高人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是保障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

安全教育高温下

高温对人体的影响及安全风险

高温环境下,人体通过出汗散热来维持体温平衡,但长时间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极易引发中暑、热射病等疾病,根据医学研究,当气温超过35℃时,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开始受到影响;若气温达到40℃以上,中暑风险将显著增加,高温还会导致人的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从而增加生产事故、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

在工业生产领域,高温作业易引发工人疲劳操作、设备过热故障等问题;在户外作业中,如建筑、环卫等行业,工人面临更高的中暑风险;在日常生活中,长时间使用空调可能导致室内外温差过大,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高温作业的安全防护措施

针对高温作业环境,企业和个人需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确保安全与健康。

  1. 合理安排作业时间
    避免在一天中温度最高的时段(通常为11:00-15:00)进行户外作业,可采取“做两头、歇中间”的作息模式,或实行轮班制度,减少工人在高温环境下的连续工作时间。

  2. 加强个人防护
    作业人员应穿着透气、宽松的工作服,佩戴遮阳帽和防护眼镜,涂抹防晒霜,随身携带防暑药品,如藿香正气水、人丹等,以备不时之需。

  3. 改善作业环境
    在作业现场设置遮阳棚、通风设备,提供充足的饮用水(如淡盐水、绿豆汤等),并配备急救箱,企业应为高温作业人员提供必要的防暑降温用品,如降温背心、风扇等。

  4. 健康监测与培训
    定期组织员工进行高温作业安全培训,讲解中暑的预防、识别和急救知识,建立员工健康档案,对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不宜从事高温作业的人员,及时调整工作岗位。

高温下的用电安全

高温天气下,用电负荷急剧增加,电气火灾和触电事故风险也随之上升,以下是高温用电安全的注意事项:

  • 合理使用电器:避免长时间使用大功率电器,空调、电扇等设备应定期检查线路,防止因过载引发短路。
  • 避免“带病”运行:老旧电器或破损的电源线应及时更换,避免在高温环境下继续使用。
  • 注意散热:电器周围应保持通风,避免堆放易燃物品,如窗帘、书籍等。
  • 雷雨天气防范:高温时常伴随雷雨,需提前切断电器电源,防止雷击损坏设备或引发触电事故。

高温交通安全提示

高温对驾驶人员和车辆均有一定影响,需特别注意以下事项:

  1. 车辆检查:出车前检查轮胎、发动机冷却系统、空调等部件,防止因高温导致爆胎、自燃等事故。
  2. 避免疲劳驾驶:高温易使人犯困,驾驶员应保证充足睡眠,每隔2小时停车休息,避免疲劳驾驶。
  3. 车内物品安全:不要在车内放置打火机、香水等易燃易爆物品,防止高温引发爆炸。
  4. 行人注意:行人应尽量选择阴凉处行走,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必要时携带遮阳工具。

高温食品安全要点

高温天气下,食物易腐败变质,需特别注意饮食卫生:

  • 食材新鲜:购买食材后应尽快冷藏保存,避免在高温下放置过久。
  • 彻底加热:熟食应充分加热,杀灭可能存在的细菌。
  • 合理储存:剩余食物应及时冷藏,再次食用前需彻底加热。
  • 避免生冷:减少生食、冷食的摄入,防止肠胃不适。

高中暑急救措施

若出现中暑症状,如头晕、恶心、昏迷等,需采取以下急救措施:

  1. 迅速转移: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衣领,平卧休息。
  2. 物理降温:用湿毛巾擦拭患者全身,或用冰袋敷于额头、腋下等部位。
  3. 补充水分:给予患者含盐分的清凉饮料,如淡盐水、绿豆汤等。
  4. 及时就医:若症状严重,如出现昏迷、抽搐等,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送医治疗。

高温作业安全防护要点表

防护类别 具体措施
作业时间安排 避开11:00-15:00高温时段,实行轮班制
个人防护 穿透气工作服、戴遮阳帽、涂防晒霜、携带防暑药品
环境改善 设置遮阳棚、通风设备,提供含盐饮用水
健康监测 定期培训,建立健康档案,调整高危岗位人员

相关问答FAQs

问:高温下作业时,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出现中暑前兆?
答:中暑前兆包括头晕、头痛、口渴、多汗、全身乏力、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若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停止作业,转移到阴凉处休息,并补充水分,症状严重时需及时就医。

问:高温天气下,家庭如何预防电气火灾?
答:定期检查家中电器线路,避免线路老化或过载;大功率电器应专线专用,避免同时使用多个高功率设备;不在电器周围堆放易燃物品,保持通风;离家前关闭电源总开关,减少安全隐患。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