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苑双语网

混凝土垫层安全教育,关键风险点在哪?

混凝土垫层施工是建筑工程中的基础环节,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上部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由于施工环境复杂、交叉作业多、机械设备使用频繁等特点,混凝土垫层施工过程中存在诸多安全风险,开展有效的安全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是预防事故发生、保障工程顺利进行的关键。

混凝土垫层安全教育

混凝土垫层施工的主要安全风险

混凝土垫层施工的安全风险贯穿于施工全过程,需重点关注以下环节:

  1. 高处作业风险
    当垫层施工涉及基坑、边坡或楼层作业时,可能存在高处坠落风险,若临边防护不到位、安全带使用不规范,或作业平台稳定性不足,极易导致人员坠落事故。

  2. 机械伤害风险
    混凝土搅拌机、平板振动器、切割机等机械设备是施工中的常用工具,若设备未定期维护、操作人员违规操作(如未切断电源进行检修、设备运行时清理物料),或传动部位无防护罩,可能引发绞伤、击伤等机械伤害。

  3. 触电风险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线路敷设不规范、电气设备接地不良、漏电保护器失效等问题,易导致触电事故,尤其在潮湿环境(如刚浇筑的混凝土表面)下,触电风险进一步加大。

  4. 物体打击风险
    垫层施工中,钢筋、模板、工具等材料若堆放不稳,或高处抛掷物料,可能引发物体打击事故,混凝土运输车辆倒车时若未观察周边环境,也可能碰撞人员或设备。

  5. 坍塌风险
    若基坑边坡支护不当、荷载超限,或混凝土浇筑时局部堆料过高,可能引发边坡坍塌或模板支撑体系失稳,造成重大安全事故。

  6. 环境因素风险
    高温、低温、大风、雨雪等恶劣天气会影响施工安全,高温环境下易引发中暑,雨雪天气可能导致路面湿滑、电气线路短路等。

混凝土垫层施工的安全控制措施

针对上述风险,需从人员、设备、环境、管理等方面采取综合控制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一)人员安全教育与培训

  1. 岗前安全培训
    所有施工人员(包括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劳务人员)必须接受岗前安全培训,内容包括:安全操作规程、风险识别方法、应急处理措施、个人防护用品(PPE)使用规范等,培训后需进行考核,不合格者不得上岗。

  2. 特种作业人员管理
    电工、焊工、起重机械司机等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定期进行复审,严禁无证人员从事特种作业。

  3. 安全技术交底
    施工前,技术负责人需向作业班组进行书面安全技术交底,明确施工流程、危险源及控制措施、应急处置方法等,并签字确认。

(二)机械设备安全管理

  1. 设备进场验收
    机械设备进场前需检查合格证、检测报告,确保设备性能完好,搅拌机、振动器等设备应安装牢固,传动部位设置防护罩,开关箱配置漏电保护器。

  2. 日常维护与检查
    设备操作人员每日作业前需检查设备各部位(如钢丝绳、制动器、电气线路等),确认正常后方可启动,设备运行中若出现异常,应立即停机检修。

  3. 操作规范
    严禁设备超负荷运行或带故障作业,清理搅拌机内物料时,必须切断电源并挂牌警示;振动器操作人员应佩戴绝缘手套,避免湿手操作设备。

(三)临时用电安全

  1. 线路敷设
    临时用电线路采用架空或埋地敷设,严禁沿地面铺设,电缆线应绝缘良好,不得拖地或被车辆碾压。

  2. 配电系统
    实行“三级配电、两级保护”,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应安装漏电保护器,且额定动作电流、动作时间匹配,配电箱应有防雨、防砸措施,并上锁管理。

  3. 接地与防雷
    施工现场所有电气设备外壳必须保护接零(或接地),接地电阻≤4Ω,高度≥20m的机械设备(如塔吊)需安装防雷装置。

(四)高处作业与临边防护

  1. 防护设施
    基坑周边、楼层临边等危险区域必须设置防护栏杆(高度≥1.2m)及挡脚板(高度≥180mm),悬挂安全警示标志。
  2. 安全带使用
    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系挂安全带,且应“高挂低用”,安全带应挂在牢固的构件上,严禁挂在尖锐或移动的物体上。
  3. 作业平台
    使用脚手架或移动平台时,需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平台上堆料不得超过荷载限制,严禁超员作业。

(五)材料堆放与运输安全

  1. 材料堆放
    钢筋、模板等材料应堆放整齐,高度≤1.5m,距基坑边缘≥1.0m,避免荷载集中导致边坡失稳。
  2. 车辆运输
    混凝土运输车辆进出工地时应限速行驶,倒车时设专人指挥,车辆驾驶员不得疲劳驾驶或超载运输。

(六)环境风险控制

  1. 恶劣天气应对
    遇6级及以上大风、暴雨、大雪等天气,应停止室外高处作业及吊装作业,雨后施工需检查边坡稳定性、电气线路绝缘情况。
  2. 高温作业防护
    夏季施工应调整作业时间,避开高温时段(11:00-15:00),为作业人员提供防暑降温用品(如绿豆汤、藿香正气水),设置临时休息区。

应急处置与安全管理保障

(一)应急预案

施工现场需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坍塌、触电、高处坠落、火灾等事故的应急流程、救援人员职责及联系方式,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人员应急处置能力。

(二)安全检查与监督

  1. 日常巡查
    安全员每日对施工现场进行巡查,重点检查防护设施、机械设备、临时用电等,发现隐患立即整改,并记录存档。
  2. 专项检查
    定期开展高处作业、临时用电、起重吊装等专项安全检查,对重大隐患实行“闭环管理”,整改合格后方可恢复施工。

(三)安全责任制

落实“一岗双责”,明确项目经理为安全第一责任人,班组长为班组安全责任人,将安全责任分解到个人,并与绩效考核挂钩。

相关问答FAQs

Q1:混凝土垫层施工中,如何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PPE)?
A1:施工人员必须按规定佩戴PPE,包括:①安全帽:进入施工现场必须佩戴,调整帽箍、系紧帽带;②安全带:高处作业时“高挂低用”,挂在牢固构件上;③防护手套:操作振动器、切割机时佩戴绝缘手套或防割手套;④防护鞋:穿防滑、防砸的劳保鞋;⑤防护眼镜:处理水泥、砂石等粉料或进行切割作业时佩戴,防止粉尘或碎屑入眼。

Q2:发现混凝土垫层施工中出现边坡裂缝,应如何应急处置?
A2:若发现边坡裂缝,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①停止边坡附近的施工作业,疏散人员至安全区域;②设置警戒线,严禁无关人员进入;③报告项目负责人,组织技术人员评估裂缝原因及发展趋势;④若裂缝持续扩大,立即采取回填、支护等应急措施,必要时邀请专业机构进行加固处理,确认隐患消除后方可恢复施工。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