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苑双语网

冬季高发疾病有哪些?这份预防指南请收好!

冬季气温骤降,空气干燥,人体免疫力易受影响,成为多种疾病的高发季节,了解冬季常见多发病的预防常识,采取科学防护措施,对维护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冬季的多发病及预防常识

冬季常见多发病类型及特点

冬季气候寒冷,人体为维持体温,外周血管收缩,血液回流心脏增加,易导致血压波动、心脏负荷加重,室内外温差大,人体适应性差,易引发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系统及消化系统等多类疾病。

(一)呼吸系统疾病

冬季是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期,主要包括感冒、流感、支气管炎、肺炎等,寒冷空气刺激呼吸道黏膜,降低其防御功能,病毒和细菌易乘虚而入,流感病毒在低温干燥环境中存活时间延长,传播风险显著增加,老年人、儿童及慢性病患者因免疫力较弱,更易感染且易出现并发症。

(二)心脑血管疾病

寒冷天气会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率加快,从而增加心脏负担,易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卒中等疾病,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在此阶段需格外警惕,晨起气温最低时更是心脑血管意外的高发时段。

(三)消化系统疾病

冬季人们食欲增强,摄入高热量食物增多,加之运动量减少,易导致消化不良、胃炎、胃溃疡等疾病,寒冷刺激可能引起胃肠道痉挛,影响消化功能。

(四)骨关节疾病

低温环境下,关节周围血管收缩,血液循环不畅,易导致关节僵硬、疼痛加重,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患者常在冬季出现症状反复,尤其需注意保暖。

(五)皮肤问题

冬季空气干燥,皮肤水分流失加快,易出现瘙痒、脱屑、皲裂等问题,老年人因皮脂腺分泌功能减退,更易受干燥气候影响。

冬季多发病的预防常识

预防冬季多发病需从生活方式、环境调节、疾病管理等多方面入手,建立科学的防护体系。

(一)增强自身免疫力

  1. 合理膳食:保证优质蛋白质(如鱼、蛋、奶、豆制品)摄入,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水果(如西兰花、柑橘、猕猴桃),适量补充坚果、全谷物等,增强机体抵抗力。
  2. 规律作息:保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每天保证7-8小时睡眠时间,有助于免疫系统修复。
  3. 适度运动:选择阳光充足的时段进行户外活动(如快走、慢跑、太极拳),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出汗后受凉。

(二)注意保暖与防寒

  1. 穿着适宜:采用“洋葱式穿衣法”,根据气温变化增减衣物,尤其注意头部、颈部、手脚等部位的保暖,避免冷风直吹。
  2. 环境调节:室内温度保持在18-22℃,湿度控制在50%-60%,使用加湿器缓解干燥,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每天至少2次,每次20-30分钟)。
  3. 避免骤冷骤热:减少外出与室内频繁进出,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晨起或外出时可提前适应温度变化。

(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勤洗手,尤其在接触公共物品后、饭前便后,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或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消毒,减少病毒传播风险,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避免飞沫传播。

(四)科学管理基础疾病

高血压、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需定期监测指标,遵医嘱服药,不可擅自停药或减量,冬季血压易波动,应增加测量频率,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五)针对性防护措施

  • 预防流感: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尤其推荐老年人、儿童、孕妇及慢性病患者接种。
  • 保护关节:关节部位注意保暖,可佩戴护膝、护腕等,避免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适当进行关节功能锻炼。
  • 皮肤护理:洗澡水温不宜过高,避免过度清洁,洗后涂抹保湿乳液,保持皮肤滋润。

冬季常见疾病症状与应对

疾病类型 常见症状 应对措施
普通感冒 鼻塞、流涕、打喷嚏、咽喉痛,一般无发热或低热,症状较轻 多休息、多饮水,可服用对症药物;若症状持续加重,需及时就医
流感 突发高热(39℃以上)、全身酸痛、乏力、头痛,伴有咳嗽、咽痛 尽早就医,遵医嘱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避免劳累,注意隔离
支气管炎 咳嗽、咳痰,可能伴有喘息或胸闷,症状持续2-3周 避免吸烟和刺激气体,遵医嘱使用止咳化痰药物,严重时需抗感染治疗
心绞痛 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常在劳累或情绪激动时发作 立即休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若症状不缓解或频繁发作,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胃炎/胃溃疡 上腹疼痛、反酸、嗳气、腹胀,与饮食不规律或寒冷刺激有关 规律饮食,避免生冷、辛辣食物,遵医嘱服用胃黏膜保护剂或抑酸药物

相关问答FAQs

Q1:冬季感冒后是否需要立即使用抗生素?
A1:不一定,感冒多由病毒引起,抗生素对病毒无效,若症状较轻,可通过休息、多饮水、对症治疗缓解;若出现黄脓鼻涕、咳黄痰等细菌感染迹象,或确诊为细菌性感染,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导致耐药性。

Q2:冬季运动时需要注意什么?
A2:冬季运动应选择阳光充足、风力较小的时段,避免清晨或气温过低时外出,运动前需充分热身,避免突然剧烈运动;运动时注意保暖,出汗后及时擦干并更换干爽衣物,避免吹风;运动量循序渐进,以身体微微发热、微微出汗为宜,避免过度疲劳导致免疫力下降。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