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年龄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较弱,安全教育是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将安全知识编成朗朗上口的口诀,符合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便于他们理解和记忆,以下是针对小班幼儿安全教育口诀的详细解读与应用,涵盖日常活动、交通安全、饮食安全、防拐骗等多个方面,帮助教师和家长系统开展安全教育。

入园离园安全口诀
口诀:爸爸妈妈送我来,手拉手儿不松开;老师妈妈迎接你,教室里面笑嘻嘻,离园时间已来到,老师领着往外走;陌生人来不要理,等到爸妈再牵手。
解读与应用:
入园时,家长需将孩子亲手交给班级教师,确认教师接待后方可离开,避免孩子独自在园内逗留,离园时,教师必须将孩子交到家长或指定接送人手中,严禁让孩子跟随陌生人离开,家长应与教师约定固定接送人,若临时更换需提前告知,教师可通过角色扮演游戏,模拟“陌生人接孩子”场景,让孩子练习拒绝陌生人的邀请,并第一时间寻找老师帮助。
室内活动安全口诀
口诀:小椅子,轻轻放,不推不挤防碰撞;滑滑梯,要从上往下滑,排好队伍不着急,小玩具,大家玩,争抢打闹有危险;小剪刀,尖尖嘴,递给别人要握柄。
解读与应用:
室内活动时,教师需引导幼儿养成轻拿轻放物品的习惯,尤其是桌椅、玩具等,避免因推挤造成碰撞伤害,使用大型玩具(如滑梯、秋千)时,要强调规则:不逆行、不拥挤、等待前一位小朋友离开后再使用,对于尖锐物品(如剪刀、铅笔),教师需示范正确传递方式——将尖头朝向自己,握住柄部递给他人,并提醒幼儿不能将尖锐物品对准自己和他人。
表:室内活动安全行为对照表
| 危险行为 | 安全行为 | 教育引导方式 |
|--------------------|--------------------------|--------------------------------------|
| 推挤抢夺玩具 | 轻声说“请”,轮流玩 | 通过绘本《分享真快乐》引导分享意识 |
| 爬上窗台或家具 | 在地面安全区域活动 | 设置安全标识,及时制止并讲解危险性 |
| 将小物品塞入口鼻 | 不将非食物物品放入身体 | 利用情景模拟,让孩子体验异物危险 |
户外活动安全口诀
口诀:操场上,真热闹,追跑打闹不能要;玩沙池,乐淘淘,不扬沙子不揉眼,小皮球,蹦蹦跳,捡起球儿要弯腰;陌生人,给零食,摇摇小手说“不要”。
解读与应用:
户外活动时,幼儿易因兴奋过度而追逐打闹,教师需明确划定活动区域,提醒幼儿“走路不奔跑,游戏不推搡”,玩沙、玩水时,要告诫幼儿不将沙子扬向他人,避免进入眼睛;若沙子入眼,应立即告知老师,不要用手揉搓,捡球时需弯腰屈膝,避免弯腰过猛摔倒,针对陌生人诱惑,教师可设计“安全小卫士”游戏,让孩子练习拒绝陌生人的食物和邀请,并牢记“遇到问题找老师”。
饮食安全口诀
口诀:小手手,洗干净,再拿食物往嘴里送;小零食,要挑好,“三无”产品不能要,热汤汤,小心喝,慢慢喝不着急;小坚果,圆又滑,大人陪伴才能吃。
解读与应用:
饭前便后必须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不吃过期、变质或“三无”食品(无生产日期、无质量合格证、无生产厂家),家长可带孩子一起查看食品包装,识别安全标识,喝热汤、热粥时需吹凉再喝,避免烫伤;坚果、果冻等易窒息食物需在成人看护下食用,小班幼儿不建议独立食用整颗坚果,教师可通过“食物安全分类”游戏,让孩子辨别哪些食物可以吃、哪些需要谨慎吃。
防拐骗安全口诀
口诀:陌生人,甜言蜜语,不跟他们走;家庭住址,不能随便说;爸爸妈妈,电话号码,牢牢记心里,遇到危险,大声喊,警察叔叔快来帮。
解读与应用:
通过故事、动画等形式,让孩子理解“陌生人”的概念——即使对方看起来很友好,没有经过家长和老师允许,都不能跟其离开,教孩子记住家庭住址、父母姓名及电话号码,可编成儿歌反复背诵,告诉孩子,若感到危险(如被陌生人强行拉扯),应大声呼救“我不认识你!”“救命!”,并向穿制服的人员(警察、保安)求助,幼儿园可定期开展防拐骗演练,模拟真实场景,检验孩子的应对能力。
用电安全口诀
口诀:小插座,黑洞洞,手指不能往里捅;小电器,大人用,小孩不能随便碰,充电器,热乎乎,不用就要拔掉它。
解读与应用:
小班幼儿对插座、电器充满好奇,需明确告知“插座有电,触摸会受伤”,将插座安装在幼儿接触不到的位置,教育孩子不用湿手触摸电器,使用充电器、电风扇等电器时,需在成人看护下进行,用完后及时拔掉插头,可通过“安全小标识”游戏,让孩子认识“小心触电”标志,并远离电器设备。
睡眠安全口诀
口诀:小床铺,软乎乎,不蒙头来不趴睡;被角儿,掖整齐,呼吸顺畅身体好,午睡时,安静躺,不玩被角不吵闹。
解读与应用:
午睡时,教师需检查幼儿是否蒙头睡觉,避免因呼吸不畅导致窒息,指导幼儿右侧卧或仰卧,不趴睡,以免压迫胸部,被角需掖好,但不宜过紧,影响呼吸,提醒幼儿午睡时不玩玩具、不咬被角,安静入睡,若需上厕所应轻声告知老师。
应急处理口诀
口诀:摔倒了,别慌张,告诉老师来帮忙;流鼻血,身体弯,冷水敷脖不要慌,找老师,不哭闹,老师帮我解决好。
解读与应用:
孩子摔倒、流鼻血时,容易因恐慌而大哭,教师需教会他们“第一时间找老师”,流鼻血时,应身体前倾(不要后仰),用冷水敷或捏住鼻翼,并告知老师,幼儿园应在教室内显眼位置张贴应急电话(家长电话、120、110),并定期组织应急演练,让孩子熟悉求助流程。
相关问答FAQs
Q1:如何让小班幼儿记住安全教育口诀?
A:小班幼儿以形象思维为主,可通过多种方式强化记忆:一是结合肢体动作,如念“小椅子轻轻放”时,做双手轻放的动作;二是利用儿歌旋律,将口诀配上熟悉的童谣曲调反复吟唱;三是情景模拟,如扮演“老师接孩子”“陌生人给糖”等场景,让孩子在实践中运用口诀内容;四是日常渗透,在幼儿每次进行相关活动前(如户外游戏前),带领他们念诵对应口诀,形成条件反射。
Q2:家长在家如何配合幼儿园开展安全教育?
A:家长需与幼儿园保持教育一致性:一是将幼儿园学到的安全口诀在家复习,并通过家庭场景(如吃饭时提醒“慢慢喝”,出门时强调“不跟陌生人走”)巩固;二是创设安全家庭环境,如尖锐物品收纳好、插座安装保护盖、窗户安装限位器;三是家长以身作则,遵守交通规则、安全用电等,为孩子树立榜样;四是鼓励孩子分享在园的安全学习内容,如“今天老师教我遇到坏人要大声喊”,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强化安全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