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掌握一些基础常识,不仅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世界,还能提升自我保护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以下从安全、健康、社交、自然、生活五个维度,梳理出儿童应知道的十条重要常识,并以清晰的结构呈现,助力家长与儿童共同学习。

安全常识:守护生命的第一道防线
基础安全与应急处理
儿童需牢记:不玩火、不触碰电源插座,不随意给陌生人开门;遇到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逃生,拨打火警电话119;遇到地震时,迅速躲在坚固桌子下,远离窗户和吊灯,牢记家庭住址、父母电话及姓名,走失时向穿制服的工作人员求助(如警察、保安),不跟陌生人走。
交通安全规则
过马路走人行横道,遵守“一停二看三通过”原则,不闯红灯,不在马路上追逐打闹;乘坐公交车时坐稳扶好,未满12岁不骑自行车上路,骑行时佩戴安全头盔,这些规则能有效降低交通意外风险。
健康常识:筑牢身体成长的基石
个人卫生习惯
勤洗手(饭前便后、外出归来后用七步洗手法刷牙,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不少于3分钟;早晚洗脸,定期洗头洗澡,勤换衣物;不随地吐痰,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肘遮挡,避免飞沫传播疾病。
均衡饮食与作息
多吃蔬菜水果、粗粮和优质蛋白(如鸡蛋、牛奶),少吃油炸食品、高糖零食和碳酸饮料;保证每天9-11小时睡眠(小学生建议10小时),早睡早起不熬夜;每天坚持至少1小时户外运动,增强体质。
社交常识: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尊重与礼貌待人
学会使用“请”“谢谢”“对不起”等礼貌用语;不打断他人说话,不嘲笑同学的缺点;尊重长辈,主动打招呼,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整理玩具、擦桌子)。
友谊与冲突解决
主动与同学友好相处,学会分享玩具和零食;遇到矛盾时,先冷静下来,用沟通解决问题(如“你这样做让我不开心,我们可以一起商量吗”),不推搡、不骂人,必要时请老师或家长帮助。
自然常识:探索世界的奇妙
认识自然与环境保护
知道四季变化特点(如春天发芽、夏天炎热、秋天结果、冬天下雪),认识常见的动植物(如猫、狗、树木、花草);不随意采摘花朵、不踩踏草坪,不乱扔垃圾,学会垃圾分类(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保护环境从点滴做起。
天气与安全防护
了解常见的天气现象(如晴天、雨天、刮风、下雪),根据天气增减衣物;下雨天带雨具,不在积水处玩耍;雷雨天气不在树下、电线杆下避雨,远离窗户。
生活常识: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
财物管理与时间观念
不乱花钱,理解金钱的来之不易(如通过做家务获得零花钱,合理规划购买学习用品或书籍);学会看时间,合理安排学习、娱乐和休息时间,做事不拖拉。
信息辨别与自我保护
不轻信网络或陌生人说的话,遇到奇怪的信息(如“中奖”“免费领取”)及时告诉父母;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不透露个人和家庭信息(如身份证号、银行卡密码);遇到危险时(如被人跟踪),大声呼救并跑向人多的地方。
儿童常识学习重点总结表
| 类别 | 核心要点 |
|---|---|
| 安全常识 | 防火、防触电、交通安全、走失求助 |
| 健康常识 | 个人卫生、均衡饮食、规律作息、运动锻炼 |
| 社交常识 | 礼貌用语、尊重他人、友谊维护、冲突解决 |
| 自然常识 | 动植物认知、环境保护、天气应对 |
| 生活常识 | 财物管理、时间规划、信息辨别、自我保护 |
相关问答FAQs
问:如何让孩子更好地记住这些常识?
答:家长可通过“场景化教学”帮助孩子记忆,例如模拟火灾逃生演练、过马路游戏,或通过绘本、动画(如《儿童安全常识》《小猪佩奇》中的生活片段)生动展示;将常识融入日常生活,如让孩子参与垃圾分类、自己整理书包,在实践中巩固认知。
问:孩子抵触学习常识怎么办?
答:避免说教式灌输,用“鼓励+奖励”机制激发兴趣,当孩子主动遵守安全规则(如过马路走斑马线)时,及时表扬并给予小奖励(如贴纸、故事时间);通过亲子互动(如一起制作“安全手抄报”“自然观察日记”)让学习变得有趣,让孩子在轻松氛围中主动接纳常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