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患者护理常识是一项需要专业知识、耐心与爱心的工作,旨在帮助患者稳定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并促进社会功能恢复,护理过程中需结合医学指导、心理支持及日常生活管理,以下是关键注意事项及实用方法。

基础护理:保障生理需求与安全
基础护理是精神病患者康复的前提,需重点关注患者的饮食、睡眠及安全防护。
- 饮食管理:患者可能出现拒食、暴食或进食异常偏好,需规律提供营养均衡的三餐,避免刺激性食物,对拒食患者可尝试少量多餐,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鼻饲或静脉补液。
- 睡眠保障:创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减少噪音和强光刺激,建立固定作息,睡前避免剧烈运动或饮用咖啡因类饮品,对严重失眠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助眠药物。
- 安全防护:移除环境中的危险物品(如刀具、绳索等),门窗加装防护栏,对有自杀、自伤或冲动行为倾向的患者,需24小时专人看护,密切观察情绪变化。
病情观察:识别异常与预防复发
准确观察病情变化是及时干预的关键,需重点关注以下方面:
- 情绪与行为:记录情绪波动(如无故哭泣、暴躁)、行为异常(如昼夜颠倒、孤僻离群)或言语紊乱(如幻觉、妄想)的出现频率及持续时间。
- 药物反应: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嗜睡、震颤、体重增加等药物副作用,及时反馈给医生调整用药方案。
- 躯体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因长期服药或情绪问题出现头痛、便秘等躯体不适,需对症处理并记录。
表:精神病患者病情观察记录表示例
| 观察日期 | 时间 | 情绪状态 | 行为表现 | 药物反应 | 备注 |
|----------|------|----------|----------|----------|------|
| 2025-10-01 | 09:00 | 焦虑 | 坐立不安,反复搓手 | 无明显不适 | 拒绝服药 |
| 2025-10-01 | 15:30 | 平静 | 安静参与手工活动 | 轻度嗜睡 | 午睡2小时 |
心理支持:建立信任与疏导情绪
心理支持是精神护理的核心,需通过沟通与陪伴帮助患者缓解负面情绪。
- 有效沟通:使用简单、清晰的语言,避免指责或说教,耐心倾听患者诉求,对其妄想或幻觉内容不争辩,而是引导其关注现实。
- 情绪疏导:通过音乐疗法、艺术治疗或轻度运动(如散步、太极)帮助患者释放压力,对抑郁患者,鼓励其参与社交活动,逐步恢复兴趣。
- 家庭支持:指导家属学习疾病知识,减少过度保护或歧视,营造包容的家庭氛围,定期组织家庭活动,增强患者归属感。
社会功能康复:促进独立与融入
在病情稳定期,需逐步帮助患者恢复社会功能,减少病耻感。
- 生活技能训练:指导患者完成个人卫生、整理衣物、简单烹饪等日常活动,培养自理能力。
- 职业康复:根据患者兴趣和能力,安排手工、园艺等轻度工作或参与庇护性就业,重建社会价值感。
- 社区资源链接:协助患者加入精神康复互助小组,利用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开展持续支持。
应急处理:应对突发危机事件
当患者出现急性兴奋躁动、自杀自伤或暴力行为时,需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 保持冷静:避免大声呵斥或强行约束,以温和语气引导其离开危险环境。
- 环境干预:减少周围刺激,移除可能引发冲突的物品,必要时使用保护性约束,但需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受伤。
- 紧急就医:若行为无法控制,立即联系医护人员或拨打急救电话,同时向医生详细描述发作过程及诱因。
FAQs
Q1: 精神病患者家属如何应对患者的抗拒服药行为?
A: 患者抗拒服药可能源于药物副作用、病耻感或对治疗的误解,家属需耐心解释药物的重要性,观察并记录不良反应反馈医生,可将药物混入食物或饮料(需确保不影响药效),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更换剂型(如长效针剂),通过心理疏导减轻患者对治疗的抵触情绪。
Q2: 如何判断精神病患者病情是否复发?
A: 病情复发常伴随以下信号:睡眠障碍(失眠或嗜睡)、情绪明显低落或易怒、行为退缩(不愿社交)、原有症状重现(如幻觉、妄想)或拒绝服药,家属需密切观察,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