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苑双语网

河南2025学前教育新政落地,普惠学位、师资补贴怎么变?

河南省学前教育主要政策近年来,河南省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发展,将其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和教育事业的起点,通过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与实施,逐步构建起覆盖城乡、布局合理、质量保障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这些政策以“幼有所育”为目标,聚焦资源扩充、质量提升、队伍建设、规范管理等重点领域,为全省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河南省学前教育主要政策

顶层设计:明确发展方向与总体目标

河南省学前教育政策的制定始终立足省情,以国家《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为指导,先后出台《河南省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2025—2025年)》《河南省“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等纲领性文件,分阶段明确发展路径。

  • 核心目标:到2025年,全省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2%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5%以上,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以上,逐步实现“普惠优质”发展。
  • 基本原则: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坚持公益普惠、公平质量,坚持改革创新、规范办园,推动学前教育从“幼有所育”向“幼有优育”迈进。

资源扩容:构建普惠性资源供给体系

针对“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河南省通过多种渠道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重点向农村地区、城市薄弱区域倾斜。

  1. 公办园建设主体化
    实施“幼儿园建设攻坚工程”,将公办园建设纳入城乡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设施统一规划,2025—2025年,全省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6000余所,每个乡镇至少建成1所公办中心园,大村独立办园、小村设分园或联合办园,农村学前教育资源覆盖面显著提升。
  2. 普惠性民办园扶持多元化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减免租金、派驻公办教师、培训教师”等方式,引导和支持民办园提供普惠性服务,对普惠性民办园给予生均经费补贴,2025年全省普惠性民办园占比达78%,有效缓解了普惠性资源不足的压力。
  3. 小区配套园治理规范化
    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整治,要求配套园与住宅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确保配套园办成公办园或普惠性民办园,截至2025年,全省已完成配套园治理项目1200余个,新增普惠性学位超15万个。

质量提升:强化保教过程与内涵建设

河南省坚持“以幼儿发展为本”,通过完善保教质量标准、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科学保教,全面提升学前教育内涵。

  1. 保教质量规范化
    出台《河南省幼儿园保育教育指南》,明确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游戏环境创设、生活照料等规范要求,严禁“小学化”教学,建立幼儿园质量评估体系,将评估结果与园所评级、经费分配挂钩,推动园所规范发展。
  2. 游戏活动常态化
    推广“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教育理念,要求幼儿园创设丰富多样的游戏环境,保障幼儿每天户外活动不少于2小时,开展“优秀游戏活动案例”“游戏化教学示范园”评选,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3. 幼小衔接科学化
    针对幼儿园与小学衔接问题,2025年起在全省开展“幼小衔接攻坚行动”,建立幼儿园与小学双向衔接机制,严禁幼儿园教授小学课程内容,小学一年级坚持“零起点”教学,通过联合教研、家长课堂等方式,帮助幼儿平稳过渡。

队伍建设:夯实师资基础与专业素养

教师是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河南省通过完善培养体系、保障待遇、强化培训,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

  1. 师资培养规模化
    扩大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规模,实施“农村幼儿园教师特岗计划”,2025年以来累计招聘特岗教师2.5万名,补充到农村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支持地方高校与幼儿园合作办学,定向培养“一专多能”的乡村幼儿教师。
  2. 待遇保障制度化
    落实公办园教师编制标准,对编制不足的地区通过“人员控制数”等方式保障教师工资待遇,民办园教师工资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1.5倍,并逐步实现同工同酬,将幼儿教师纳入教师职称评聘体系,单设评审标准和通道。
  3. 专业培训常态化
    实施“幼儿教师能力提升计划”,每年培训教师超10万人次,内容涵盖师德师风、保教能力、信息技术应用等,建立省级幼儿园教师培训基地,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规范管理:筑牢安全防线与监管机制

安全是学前教育的底线,河南省通过健全管理制度、强化安全监管、规范办园行为,保障幼儿健康成长。

  1. 安全管理精细化
    落实幼儿园安全主体责任,建立“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安全体系,定期开展园舍安全、食品卫生、消防安全检查,要求幼儿园安装监控设备并接入教育部门监管平台,实现安全风险实时预警。
  2. 办园行为标准化
    严格执行幼儿园准入制度,对民办园实行“年检”制度,对违规办园、乱收费、“小学化”教学等行为严肃查处,建立幼儿园信息公示制度,向社会公布办园性质、收费标准、师资情况等,接受家长和社会监督。
  3. 经费投入机制化
    各级政府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新增教育资源向学前教育倾斜,建立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合理确定公办园收费标准,规范普惠性民办园收费,减轻家庭经济负担,2025年,全省学前教育总投入达380亿元,较2025年增长150%。

特殊群体关爱:促进教育公平与包容发展

河南省高度重视特殊群体学前教育需求,通过精准施策保障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残疾儿童等平等接受教育。

  • 留守儿童关爱:在农村幼儿园建立“留守儿童之家”,配备心理辅导教师,开展“亲情连线”活动,弥补亲情缺失。
  • 残疾儿童融合教育: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开设幼儿园部,在普通幼儿园设立特教资源教室,2025年全省残疾儿童入园率达85%,较2025年提高20个百分点。
  • 困境儿童资助:对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残疾儿童等接受学前教育给予资助,2025年资助幼儿超15万人次,资助金额达1.2亿元。

表:河南省学前教育主要政策目标(2025—2025年)

指标 2025年现状 2025年目标
学前三年毛入园率 5% ≥92%
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 82% ≥85%
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 48% ≥50%
专科以上教师占比 75% ≥85%

相关问答FAQs

问:河南省如何解决农村地区学前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
答:河南省主要通过三方面举措解决农村学前教育资源不足问题:一是实施“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每个乡镇至少建设1所公办中心园,大村独立办园、小村设分园或联合办园;二是通过“特岗教师计划”“地方免费师范生培养”等补充农村幼儿园教师;三是加大对农村普惠性民办园的扶持力度,通过生均补贴、教师培训等方式提升办园质量,确保农村幼儿“有园上、上得起园”。

问:针对幼儿园“小学化”教学,河南省有哪些具体整治措施?
答:河南省多措并举整治“小学化”教学:一是出台《河南省幼儿园“去小学化”专项治理方案》,严禁幼儿园教授小学课程内容、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二是建立幼儿园“去小学化”督导评估机制,将评估结果作为园所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三是开展家长宣传和教师培训,通过“家长课堂”“游戏化教学示范活动”等引导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念,提升教师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组织能力;四是小学一年级坚持“零起点”教学,与幼儿园共同开展衔接教研,消除“抢跑”现象。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