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始终将惠民政策落实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精准施策、强化执行、优化服务,切实把教育惠民政策转化为群众可感可知的实效,为推动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筑牢根基。

精准施策,确保政策落地“零偏差”
教育局建立“政策制定—宣传解读—执行监督—反馈优化”全链条工作机制,确保惠民政策精准覆盖,在学前教育阶段,重点落实普惠性幼儿园扶持政策,通过财政补贴、生均经费等方式,降低民办园收费标准,2025年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2%,惠及幼儿超3万名,义务教育阶段,严格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生活补助,全年累计补助资金达1200万元,覆盖学生1.8万人次,针对随迁子女、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实施“入学保障专项行动”,通过“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原则,确保平等接受教育,2025年随迁子女公办学校就读比例达98%。
强化保障,提升惠民服务“高质量”
教育局聚焦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化,持续改善办学条件,在农村地区,投入专项资金2.3亿元,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新建、改扩建学校12所,新增学位5000个,更新课桌椅、智慧黑板等教学设备5万余套,城乡教育差距逐步缩小,在资助体系方面,构建“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资助网络,设立奖学金、助学金、勤工助学等多元资助项目,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推进“互联网+教育”惠民服务,建成市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整合优质课程资源2000余节,实现城乡学校共享,惠及师生超10万人。
优化服务,架起政策落实“连心桥”
教育局创新宣传方式,通过“政策进社区”“家长开放日”“校园宣讲会”等活动,发放宣传手册5万余份,制作短视频20余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政策,提高群众知晓率,在执行环节,推行“一窗受理、限时办结”服务模式,简化资助申请、转学办理等流程,办理时限平均缩短40%,设立惠民政策监督热线和线上反馈平台,全年受理群众咨询建议300余条,整改问题23项,满意度达98%。
政策落实成效一览表
| 政策领域 | 具体措施 | 2025年成效 | 
|---|---|---|
| 学前教育普惠 | 财政补贴民办园、降低收费标准 | 普惠园覆盖率达92%,惠及幼儿3万名 | 
| 义务教育“两免一补” | 免除学杂费、教科书费,发放生活补助 | 补助资金1200万元,覆盖1.8万人次 | 
| 特殊群体保障 | 随迁子女入学保障、留守儿童关爱 | 随迁子女公办就读比例98% | 
| 办学条件改善 | 农村学校建设、教学设备更新 | 新增学位5000个,设备更新5万余套 | 
FAQs
问:如何申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
答:学生家长可向所在学校提交书面申请及相关证明材料(如低保证、残疾证等),学校审核通过后报教育局复核,通过名单将在校内公示3个工作日,无异议后资金将直接发放至学生或监护人银行卡。  
问:随迁子女入学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答:随迁子女需满足“父母一方在本市居住并持有有效居住证、在本市稳定就业或居住”等条件,可凭居住证、就业证明、户口簿等材料,到居住地所在片区学校申请,由教育局统筹安排学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