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关系到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国家民族的未来,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在一些地区仍然存在,尤其是营利性民办幼儿园的收费问题备受社会关注,为规范营利性幼儿园办园行为,保障受教育者和教育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资助政策,本文将对学前教育营利性资助政策的相关内容进行梳理和分析。

政策背景与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政策调整,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民办幼儿园作为学前教育的重要补充,在扩大普惠性资源供给、满足多样化教育需求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部分营利性幼儿园存在收费过高、逐利倾向明显、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不仅加重了家庭经济负担,也影响了学前教育公平,在此背景下,建立和完善学前教育资助政策,特别是针对营利性幼儿园的规范与引导机制,成为政府加强学前教育治理、保障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其意义在于:一是通过财政资助和收费监管,降低家庭育儿成本,缓解“入园贵”问题;二是引导营利性幼儿园坚持公益导向,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提升保教质量;三是促进学前教育资源合理配置,推动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格局。
政策主要内容
学前教育营利性资助政策并非单一措施,而是一个涵盖财政支持、收费管理、质量评估等多维度的政策体系,其核心目标是“规范办园、公益普惠、质量提升”。
(一)财政资助与引导政策
虽然营利性幼儿园以营利为目的,但政府仍可通过专项资助、购买服务、奖励补贴等方式,引导其提供普惠性服务,对符合条件、收费合理、质量达标的营利性幼儿园,政府可按普惠性生均标准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用于改善办园条件、提升师资待遇、开展保教活动,对面向普惠性群体招生、执行政府指导价的营利性幼儿园,可享受与公办幼儿园同等的税收优惠、用水用电用气优惠政策,降低其运营成本,激励其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二)收费管理与价格调控
收费问题是营利性幼儿园资助政策的核心环节,政策明确要求,营利性幼儿园收费标准实行市场调节价,但需报教育部门和市场监管部门备案,并严格执行“一园一价”原则,保持收费相对稳定,各地政府可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状况,制定营利性幼儿园收费的参考标准和最高限价,对超过限价的部分进行严格监管,部分省市规定,营利性幼儿园每月保教费不得超过当地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的3倍,超出部分需向社会公示并说明理由,防止乱收费现象。
(三)质量评估与动态监管
资助政策的实施必须以质量保障为基础,教育部门应建立营利性幼儿园办园质量评估体系,从办园条件、师资队伍、保教质量、安全卫生、财务管理等方面进行定期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与财政资助、收费标准调整挂钩,对评估优秀的营利性幼儿园,可给予表彰奖励和加大资助力度;对评估不合格或存在违规行为的幼儿园,责令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依法吊销办学许可证,通过动态监管,确保资助政策真正用于提升教育质量,而非单纯逐利。
(四)家庭经济困难幼儿资助政策
为保障弱势群体受教育权利,政策要求将符合条件在营利性幼儿园就读的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孤儿、残疾幼儿等纳入资助范围,发放保教费补助、生活补助等,确保其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资助资金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具体标准和发放程序由各地教育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制定,部分地区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幼儿在营利性幼儿园就读的,给予每学年2000-3000元的不等资助。
政策实施效果与挑战
近年来,随着学前教育营利性资助政策的逐步落实,我国学前教育普惠性资源显著扩大,家庭经济负担有所减轻,幼儿园办园行为逐步规范,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底,全国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9.55%,其中民办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超过60%,有效缓解了“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政策实施过程中仍面临一些挑战:一是部分营利性幼儿园对政策理解不到位,参与普惠性服务的积极性不高;二是财政资助力度与实际需求之间存在差距,尤其是中西部地区资助标准偏低;三是监管体系尚不完善,存在“重准入、轻监管”现象,违规收费、质量参差问题仍时有发生。
政策优化建议
为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营利性资助政策,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建立中央与地方分档负担的资助机制,提高对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资助力度;二是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对积极参与普惠性服务的营利性幼儿园给予更多政策倾斜,对违规办园行为加大处罚力度;三是强化社会监督,畅通家长投诉举报渠道,定期公开幼儿园收费和资助资金使用情况;四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培训、补贴等方式提高营利性幼儿园教师待遇和专业素养,从根本上提升保教质量。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营利性幼儿园与普惠性幼儿园有何区别?资助政策是否适用于所有营利性幼儿园?
解答:营利性幼儿园是以营利为目的,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民办幼儿园;普惠性幼儿园包括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含部分营利性幼儿园),以提供普惠性服务为宗旨,收费标准实行政府指导价或备案价,享受财政补贴,并非所有营利性幼儿园都能享受资助政策,只有符合当地普惠性办园标准(如收费合理、质量达标、面向大众招生等),并自愿申请纳入普惠性管理的营利性幼儿园,才能获得财政资助和相关优惠政策,未纳入普惠性管理的营利性幼儿园,收费标准实行市场调节价,不享受直接财政资助,但需接受价格和监管部门的备案管理。
问题2:家长如何判断一所营利性幼儿园是否享受了政府资助?资助资金是否会直接降低收费?
解答:家长可通过查看幼儿园公示栏、教育部门官方网站等渠道,了解幼儿园是否被认定为普惠性幼儿园(通常会有普惠性标识或公示文件),享受政府资助的营利性普惠性幼儿园,其收费标准需报教育部门和市场监管部门备案,并向社会公示,资助资金主要用于幼儿园改善办园条件、提升师资待遇、开展保教活动等,一般不会直接以现金形式返还给家长,但通过降低幼儿园运营成本、引导其合理定价,资助政策间接起到了抑制收费上涨、减轻家庭负担的作用,家长可重点关注幼儿园的收费备案标准和实际收费情况,如发现违规收费,可向教育部门或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