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苑双语网

上犹教育扶贫新政策有何新变化?

上犹县教育扶贫新政策

上犹县教育扶贫新政策

近年来,上犹县始终将教育扶贫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之策,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和精准施策,构建起覆盖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方位帮扶体系,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机会,新政策的实施不仅减轻了贫困家庭的经济负担,更通过教育资源优化和教育质量提升,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持久动力。

精准资助,确保“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

上犹县建立了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资助”为核心的助学体系,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阶段,实现资助政策全覆盖,针对不同学段特点,政策明确了具体的资助标准和发放方式,学前教育阶段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给予保教费减免,义务教育阶段落实“两免一补”政策,高中阶段发放国家助学金和免学杂费补助,高等教育阶段则提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和入学路费补助。

为提升资助精准度,县教育部门联合民政、残联等部门,建立贫困学生信息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通过定期入户核查、数据比对,确保资助对象“应助尽助”,2025年,全县累计资助贫困学生1.2万人次,发放各类资助资金超1500万元,有效解决了贫困学生的“入学难”问题。

资源优化,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为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上犹县实施“教育强基工程”,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力度,近年来,新建和改扩建农村学校12所,新增学位3000余个,全面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推进“互联网+教育”模式,通过专递课堂、名师网络课堂等形式,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农村学校与城区学校结对帮扶,开展教师交流、教研联动,提升了农村教育教学质量。

政策重点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通过提高乡村教师津贴、实施教师周转房建设、定向培养本土化教师等措施,吸引和稳定优秀教师在农村任教,全县乡村教师本科以上学历占比达85%,较2025年提升20个百分点,农村学校师资力量显著增强。

技能赋能,拓宽贫困家庭增收渠道

上犹县结合当地产业特色,在职业教育领域推出“技能扶贫计划”,依托县职业中专,开设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特色种植等实用专业,对贫困家庭子女实行“免学费+生活补助”政策,并提供就业推荐和创业指导,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学生入学即可与本地企业签订就业协议,确保“毕业即就业”。

2025年,全县共招收贫困家庭学生230人进入职业学校学习,其中85%的学生毕业后实现稳定就业,月均收入超4000元,职业教育不仅帮助贫困家庭掌握了致富技能,更形成了“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的良性循环。

政策保障,构建长效帮扶机制

为确保教育扶贫政策落地见效,上犹县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的教育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县—乡—校”三级联动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将教育扶贫纳入乡镇绩效考核体系,定期开展督导检查,对政策落实不力的单位和个人严肃问责。

政策注重“扶贫先扶智”,通过开展“家校共育”活动,组织教师定期入户走访,向家长宣传教育理念和资助政策,引导贫困家庭重视子女教育,设立“教育扶贫基金”,接受社会捐赠,用于资助特殊困难学生和奖励优秀贫困学子,形成多元协同的帮扶格局。

教育扶贫成效显著

经过多年努力,上犹县教育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贫困家庭学生入学率持续保持100%,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8%,较2025年提升1.2个百分点,职业教育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贫困家庭收入结构得到优化,教育扶贫的“造血”功能日益凸显。

上犹县教育资助政策一览表

学段 资助项目 资助标准 覆盖对象
学前教育 保教费减免 每年最高2000元 家庭经济困难幼儿
义务教育 “两免一补” 免学杂费、教科书费,补生活费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普通高中 国家助学金 每年2000-3000元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中等职业教育 免学费+助学金 免学费,每年2000元助学金 全日制涉专业学生
高等教育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最高8000元/年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

相关问答FAQs

问:教育扶贫政策如何申请?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答:符合条件的贫困学生可向所在学校或县教育局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提交申请,需提供家庭经济困难证明(如低保证、残疾证、扶贫手册等),学校审核通过后,由教育部门复核并公示,无异议后发放资助资金。

问:除了经济资助,教育扶贫还有哪些帮扶措施?
答:除经济资助外,教育扶贫还包括教育资源优化(如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提升(如城乡教师交流)、职业教育培训(如免费技能培训)以及心理辅导等全方位支持,帮助贫困学生全面发展。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