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教育信息化政策近年来在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指引下,以“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为核心目标,通过顶层设计、资源整合、应用深化和机制创新,逐步构建起覆盖城乡、互联互通的智慧教育生态体系,政策实施不仅推动了教育基础设施的升级,更深刻改变了教学模式、管理方式和学习形态,为黑龙江省从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

政策演进与顶层设计
黑龙江省教育信息化政策的发展经历了从“基础建设”到“融合创新”的三个阶段,2010年前后,以“校校通”工程为重点,重点解决农村学校网络覆盖和设备短缺问题;2025年《黑龙江省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提出“三通两平台”建设目标,推动优质数字资源普惠共享;2025年以来,紧扣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部署,出台《黑龙江省教育数字化行动方案》,明确“到2025年,建成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数字化体系”的路线图,政策设计始终坚持“以用促建、以建促优”原则,将信息化与“新高考改革”“双减”等重点工作深度融合,形成“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城乡协同”的推进机制。
核心举措与实施成效
(一)基础设施升级实现城乡均衡
通过“薄改计划”“能力提升工程2.0”等项目,黑龙江省累计投入超50亿元,建成省级教育数据中心1个、市级分中心13个,中小学(含教学点)互联网接入率达100%,多媒体教室配备率从2025年的65%提升至2025年的98%,针对农村地区,创新实施“专递课堂”“名师课堂”模式,依托“龙江教育云”平台,实现3000余所薄弱学校与优质学校常态化资源共享(见表1)。
表1 黑龙江省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指标(2025年) | 指标名称 | 2025年 | 2025年 | 增幅 | |----------------|--------|--------|--------| | 互联网接入率 | 78% | 100% | 22% | | 多媒体教室配备率 | 65% | 98% | 33% | | 在线课程资源数 | 12万节 | 45万节 | 275% |
(二)数字资源建设推动普惠共享
依托“龙江教育云”平台,整合省内高校、教研机构和优质中小学资源,建成覆盖基础教育全学段的精品课程库,冰雪运动”“北大荒精神”等特色资源库成为全国品牌,实施“数字教材全覆盖”工程,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字教材使用率达95%,通过“AI作业批改”“虚拟实验”等工具,实现个性化学习支持,通过“对口支援”“省校合作”等机制,与哈工大、东北林业大学等高校共建20个教育信息化创新实验室,推动高校资源向基础教育延伸。
(三)融合创新深化教学改革
在政策引导下,各地积极探索“技术赋能教育”新范式,哈尔滨市开展“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试点“AI+精准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效率提升20%;大庆市推动“5G+全息远程教学”,让农村学生实时参与城市名校课堂;佳木斯市依托“大数据学业分析系统”,实现学生成长过程性评价全覆盖,政策还特别关注特殊教育,开发“手语翻译AI系统”“盲文数字资源”,保障特殊群体受教育权利。
(四)治理能力提升优化教育生态
构建“省级统筹、市县联动、校为主体”的教育数据管理体系,实现招生、学籍、资助等业务“一网通办”,通过“教育质量监测平台”,对全省中小学学业水平、师资配置等数据进行动态分析,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加强网络安全防护,建立“省-市-校”三级网络安全责任制,保障教育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
挑战与未来展望
尽管成效显著,黑龙江省教育信息化仍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部分教师数字素养不足、可持续发展机制待完善等挑战,政策将重点推进三方面工作:一是实施“农村教育信息化提质行动”,通过5G、卫星通信等技术解决偏远地区网络覆盖问题;二是开展“教师数字素养提升计划”,将信息化能力纳入教师考核体系;三是探索“教育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鼓励企业参与资源开发,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长效机制。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黑龙江省教育信息化政策如何保障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
解答:政策通过“三个精准”保障农村教育质量:一是精准投入,优先改善农村学校网络和硬件设施;二是精准帮扶,建立“名校+薄弱校”对口机制,通过“专递课堂”实现同步教学;三是精准培训,每年组织农村教师信息化专项培训,覆盖率达100%,同时提供数字资源包和教学工具,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问题2:家长和学生如何获取“龙江教育云”平台的优质资源?
解答:家长和学生可通过两种方式获取资源:一是通过“龙江教育云”官网或APP注册登录,免费使用义务教育阶段数字教材、精品课程等资源;二是关注各地教育局官方公众号,获取“名师公益课”“家庭教育指导”等特色内容,部分资源需通过学校统一账号激活,具体可咨询孩子所在学校的班主任或信息技术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