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苑双语网

郑州特殊教育现行政策2025有哪些新变化?家长学生需关注什么?

郑州的特殊教育现行政策

郑州的特殊教育现行政策

近年来,郑州市高度重视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通过一系列政策举措不断完善特殊教育保障体系,促进教育公平,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权利,现行政策以“全覆盖、保基本、兜底线”为原则,涵盖入学保障、经费投入、师资建设、课程改革等多个方面,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特殊教育发展格局。

入学保障:实现“一人一案”精准安置

郑州市严格落实“一人一案”教育安置政策,针对不同类型、不同残疾程度的儿童少年,提供随班就读、特教学校就读、送教上门等多种安置方式,2025年,全市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9.8%,位居全省前列,政策明确要求普通学校不得拒绝接收具备学习能力的残疾儿童,并推进资源教室建设,目前全市已建成资源教室200余个,为随班就读学生提供专业支持,郑州市还建立了残疾儿童入学筛查、评估、安置的联动机制,由教育、残联、医疗等部门共同协作,确保每名残疾儿童都能得到适合的教育。

经费投入:建立多元保障机制

在经费保障方面,郑州市建立了以财政投入为主、社会力量补充的特殊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按普通学校的8倍拨付,2025年标准提高至每生每年8000元;随班就读学生按特教学校标准拨付经费,保障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市财政设立专项经费,支持特殊教育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如购置康复设备、建设无障碍设施等,社会力量方面,鼓励企业、社会组织通过设立奖学金、捐资助学等方式参与特殊教育,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

师资建设:提升专业素养与队伍稳定

师资是特殊教育发展的关键,郑州市通过“培养、培训、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在培养环节,河南师范大学、郑州师范学院等高校开设特殊教育专业,每年为本地输送专业人才;在培训环节,实施“特殊教育教师能力提升计划”,每年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培训,并开展市级专项培训,内容涵盖特殊儿童评估、康复技能、融合教育等,提高特殊教育教师津贴标准,按基本工资的15%发放特殊教育津贴,并在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等方面给予倾斜,稳定教师队伍,全市特殊教育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专业素养持续提升。

课程与教学改革:注重个性化与康复融合

郑州市特殊教育学校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构建“基础课程+康复课程+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基础课程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设,注重文化知识传授;康复课程针对学生残疾类型设置康复训练、语言矫治等内容;职业教育则结合学生特点开设烘焙、手工、计算机等实用技能课程,为学生融入社会奠定基础,推进“医教结合”实验,与医疗机构合作开展康复训练,将康复理念融入日常教学,普通学校则加强融合教育研究,推广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教育计划(IEP),确保残疾学生与普通学生共同成长。

未来发展方向

郑州市特殊教育政策将继续向“高质量、融合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计划到2025年,实现特殊教育办学条件标准化,随班就读支持体系全覆盖,并探索“互联网+特殊教育”模式,通过远程教育为偏远地区残疾儿童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加强职业教育与就业衔接,推动特殊学生从“学有所教”向“学有所用”转变。

相关问答FAQs

Q1:郑州市如何保障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A1:郑州市通过“一人一案”精准安置政策,为残疾儿童提供随班就读、特教学校就读、送教上门等多种方式,并建立多部门联动的筛查评估机制,提高特教学校生均经费标准,建设资源教室,确保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率保持在99%以上。

Q2:特殊教育教师享受哪些待遇保障?
A2:郑州市特殊教育教师享受特殊教育津贴(按基本工资15%发放),在职称评聘、评优评先中给予倾斜,并定期组织专业培训,通过高校培养和社会招聘补充师资力量,保障教师队伍稳定与专业素质提升。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