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苑双语网

福建2025学前教育新规落地,民办园收费、普惠率咋变?家长速看!

福建省学前教育政策法规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始终围绕“幼有所育”的核心目标,以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为主线,通过法规完善、资源扩充、质量提升等多维度举措,构建了覆盖城乡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以下从政策演进、核心内容、实施成效及未来方向等方面展开分析。

福建省学前教育政策法规

政策法规的演进历程

福建省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的完善,经历了从“重规模”到“重质量”、从“普惠为主”到“优质并重”的阶段性发展。

起步探索阶段(2000-2010年)
此阶段以《福建省幼儿园管理办法》(2002年)为代表,首次明确政府、社会、家庭在学前教育中的责任,提出“以政府办园为骨干、社会力量办园为主体”的发展思路,但普惠性资源短缺、城乡差距显著等问题仍较突出。

快速发展阶段(2011-2025年)
伴随《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十条”)出台,福建省印发《关于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意见》,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通过新建改扩建幼儿园、扶持普惠性民办园等措施,全省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从2010年的91.3%提升至2025年的97.6%,基本实现“广覆盖”目标。

提质普惠阶段(2025年至今)
以《福建省“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专项规划》为引领,政策重心转向“保基本、补短板、提质量”,2025年出台《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实施意见》,强调“公益普惠”原则,要求到2025年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0%以上;2025年《福建省“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进一步明确“普惠优质”目标,推动学前教育从“有园上”向“上好园”转型。

核心政策法规的主要内容

福建省学前教育政策法规体系以“保障适龄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为核心,涵盖资源供给、经费保障、师资建设、质量监管等多个维度。

(一)资源供给:构建普惠性办园体系

  1. 公办园主导作用
    要求每个县(市、区)至少办好1所公办实验幼儿园,乡镇中心园实现全覆盖,通过“小学附设幼儿园转型”“小区配套园回收”等方式,扩大公办园资源,福州市2025-2025年回收配套园56所,新增公办学位1.8万个。

  2. 普惠性民办园扶持
    实施“政府购买服务、租金补贴、生均补助”等政策,对普惠性民办园按每生每年不低于200元标准给予公用经费补助,鼓励民办园降低收费、提供普惠服务,2025年,全省普惠性民办园占比达68.7%,覆盖民办园在园儿童的85%。

(二)经费保障:健全投入长效机制

  1. 加大财政投入
    建立“省市统筹、以县为主”的学前教育投入机制,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确保学前教育经费占财政性教育经费比例不低于5%,2025年,全省学前教育总投入达258亿元,比2012年增长3.2倍。

  2. 规范收费管理
    制定《福建省幼儿园收费管理办法》,实行“一园一价”备案制,明确公办园保育教育费最高标准(如省级示范园每生每月不超过600元),普惠性民办园收费与公办园基本持平,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三)师资建设:提升队伍专业素养

  1. 完善培养培训体系
    依托福建师范大学、泉州师范学院等高校,扩大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规模,实施“农村幼儿教师定向培养计划”,建立省、市、县三级培训网络,每五年完成一轮幼儿教师全员培训。

  2. 保障教师待遇
    要求公办园教师纳入事业单位编制管理,普惠性民办园教师工资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1.5倍并缴纳社会保险,2025年,全省幼儿教师平均工资达到当地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92%。

(四)质量监管:强化办园规范

  1. 分类定级管理
    实行幼儿园“分级分类”评估,将幼儿园分为“示范性”“标准性”“合格”三个等级,定期开展年检和复评,对不合格园限期整改或关停。

  2. 安全与保教质量
    落实“一岗双责”安全责任制,推行“明厨亮灶”工程,确保食品安全,严格执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严禁“小学化”教学,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实施成效与未来方向

(一)主要成效

  1. 普及水平显著提升
    截至2025年,全省共有幼儿园8912所,在园幼儿171.6万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9.8%,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2.3%,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 城乡差距逐步缩小
    通过“城乡学前教育一体化”改革,农村公办园占比从2025年的45%提升至2025年的68%,县域内幼儿园生均经费、师资水平等差距明显缩小。

  3. 质量内涵持续优化
    创建省级示范园285所、市级示范园562所,幼儿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99.5%,游戏化教学覆盖率达95%以上。

(二)未来方向

  1. 推动优质均衡发展
    重点补齐农村地区、城市新增人口集中区域的普惠性资源短板,到2025年实现公办园在园儿童占比达55%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5%。

  2. 强化数字赋能
    建设“福建省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推动优质课程资源共享,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提升保教质量监测能力。

  3. 完善家庭-幼儿园-社会协同机制
    开展“家园共育”示范项目,建立幼儿园家长委员会,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学前教育服务,形成“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共治格局。

相关问答FAQs

问:福建省对普惠性民办园有哪些具体扶持政策?
答:福建省对普惠性民办园实施“三扶持”政策:一是经费扶持,按每生每年不低于200元标准给予公用经费补助;二是师资扶持,将民办园教师纳入职称评聘、培训培养范围,与公办园教师享受同等待遇;三是租金扶持,对非营利性普惠民办园,可给予减免或补贴园舍租金,鼓励地方政府通过购买服务、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普惠性民办园改善办园条件。

问:如何保障幼儿园的保教质量?
答:福建省通过“三位一体”保障保教质量:一是规范课程管理,严格执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严禁“小学化”教学,要求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二是强化评估督导,建立幼儿园办园质量评估体系,定期开展办园行为督导评估,结果向社会公示;三是提升师资能力,实施“幼师能力提升计划”,通过教研活动、名师工作室等方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确保每所幼儿园至少有1名专科以上学历教师。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