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是学生们放松身心、享受假期的美好时光,但同时也是电信网络诈骗的高发期,不法分子利用学生群体社会经验不足、防范意识薄弱的特点,精心设计骗局,导致不少学生蒙受经济损失,加强寒假诈骗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至关重要。

常见诈骗类型及防范要点
寒假期间,学生接触网络的时间增多,面临的诈骗风险也随之增加,以下几种诈骗类型需高度警惕:
网络刷单诈骗
骗子通过社交平台发布“足不出户、日赚百元”的兼职广告,诱导学生进行刷单,初期会小额返利获取信任,随后以“联单任务”“需要完成更多任务才能返款”等借口,要求受害人不断投入资金,最终失联。
防范要点:
- 所有要求垫资的兼职都是诈骗。
- 切勿贪图小利,警惕“轻松赚钱”的诱惑。
- 如遇可疑情况,及时向家长、老师或警方咨询。
冒充客服退款诈骗
骗子冒充电商平台或快递公司客服,以“订单异常”“产品质量问题”“快递丢失”等为由,主动提出退款,随后发送虚假退款链接或二维码,诱导受害人填写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信息,从而盗取资金。
防范要点:
- 接到此类电话,务必通过官方渠道核实客服身份。
- 切勿点击陌生链接或扫描不明二维码。
- 任何索要银行卡密码、验证码的行为都是诈骗。
游戏账号交易诈骗
骗子在游戏交易平台或社交群组内低价出售游戏账号、装备,或高价收购学生账号,诱导学生通过第三方平台或直接转账交易,一旦付款,骗子便以各种理由拖延或直接拉黑。
防范要点:
- 游戏交易应通过官方认证平台进行。
- 切勿轻信“低价”“高价”诱惑,避免私下转账。
- 保护好个人游戏账号信息,不轻易泄露给陌生人。
校园贷/注销校园贷诈骗
骗子冒充金融监管部门或网贷平台客服,以“学生账户需注销”“否则影响征信”为由,诱导学生从其他网贷平台借款并转入指定账户,或直接骗取个人信息和资金。
防范要点:
- 正规校园贷机构不会要求用户转账到“安全账户”。
- 个人征信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管理,无关机构无权随意修改。
- 如需贷款,务必通过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办理。
防骗“三不一多”原则
为有效防范诈骗,学生应牢记“三不一多”原则: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多核实,遇到陌生来电、短信或链接时,保持冷静,仔细甄别,切勿盲目听从他人指示,对于涉及金钱交易的事项,务必通过官方渠道或与当事人当面核实确认。
遭遇诈骗后的应对措施
如果不慎遭遇诈骗,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 保存证据:保留聊天记录、转账凭证、对方联系方式等证据。
- 报警处理:第一时间拨打110或前往就近派出所报案,向警方提供详细信息。
- 联系银行:如已转账,立即联系银行或支付平台,尝试冻结账户,减少损失。
- 告知家人:及时告知家长或老师,寻求帮助和支持。
不同诈骗类型的特征对比
| 诈骗类型 | 常见手段 | 关键特征 | 防范建议 |
|---|---|---|---|
| 网络刷单 | 虚假兼职、垫资返利 | 高额回报、先小后大 | 拒绝垫资、警惕“轻松赚钱” |
| 冒充客服 | 虚假退款、链接钓鱼 | 以“异常”“丢失”为由 | 核实身份、不点不明链接 |
| 游戏交易 | 低价售号、高价收号 | 私下交易、要求转账 | 官方平台交易、不轻信低价 |
| 校园贷 | 注销账户、影响征信 | 转账到“安全账户” | 警惕“征信”威胁、通过正规渠道 |
相关问答FAQs
问1:收到自称“老师”或“辅导员”的短信,要求缴纳“寒假实践费”到指定账户,该怎么办?
答:首先保持冷静,切勿直接转账,应通过学校官方渠道(如官网、官方公众号)或拨打学校公布的固定电话,联系该老师或辅导员核实情况,骗子可能利用伪基站发送短信,模仿官方号码,因此务必通过多重途径确认信息的真实性。
问2:在寒假期间想找兼职,如何识别正规的招聘信息?
答:正规兼职通常具有以下特征:一是通过正规招聘平台或企业官网发布;二是岗位描述清晰,工作内容合理,不涉及“轻松高薪”“日结工资”等夸张宣传;三是不会要求提前缴纳“押金”“保证金”“培训费”等,对于任何需要垫资的兼职,均可直接判定为诈骗,可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企业资质,确保招聘方合法经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