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苑双语网

现在二十四节气养生还适用吗?最新养生指南是什么?

二十四节气养生小常识

二十四节气养生小常识

春季养生,重在生发,立春时节,人体阳气开始升发,应早睡早起,适当散步,舒展筋骨,饮食宜选用辛甘温之品,如韭菜、香菜、豆芽等,以助阳气生发,雨水时节,湿气渐重,可食用健脾祛湿的食物,如薏米、山药、红豆,避免生冷油腻,惊蛰过后,万物复苏,宜多吃新鲜蔬菜,如菠菜、芹菜,补充维生素,同时注意保暖,防止“倒春寒”。

春季养肝是重点,肝主疏泄,与春季相应,可按压太冲穴(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前方),帮助疏肝理气,情绪上保持乐观,避免抑郁,可多听舒缓音乐,练习八段锦等传统养生功法。

夏季养生,注重清热祛湿,立夏后,气温升高,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宜饮食清淡,多吃绿豆、西瓜、苦瓜等清热解暑的食物,同时注意补充水分,可饮用淡盐水或绿豆汤,小满时节,湿热交加,应避免长时间处于空调环境,适当出汗,排出体内湿气。

夏季养心是关键,心属火,与夏季相应,可食用莲子、百合、小米等养心食物,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运动宜选择清晨或傍晚,如游泳、慢跑,避免正午高温时段,夏季易生“心火”,出现口舌生疮、心烦失眠等症状,可饮用莲子心茶清心火。

秋季养生,以润燥为主,立秋后,气候干燥,易伤肺津,宜多吃梨、银耳、蜂蜜、百合等润肺生津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之物,处暑时节,昼夜温差增大,需及时增减衣物,预防感冒。

秋季养肺为重点,肺主气,司呼吸,与秋季相应,可食用白色食物养肺,如白萝卜、山药、梨,练习腹式呼吸,增加肺活量,秋季易悲秋,应保持心情舒畅,多与朋友交流,避免情绪低落。

冬季养生,重在藏精,立冬后,阳气潜藏,应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剧烈运动,饮食宜温补,可多吃羊肉、核桃、黑芝麻等补肾食物,同时食用萝卜、白菜等时令蔬菜,以防燥热。

冬季养肾为核心,肾为先天之本,冬季是养肾的好时节,可按摩涌泉穴(足底前部凹陷处),引火归元,注意保暖,尤其是腰腹和脚部,避免寒邪入侵,冬季宜食热食,如热粥、热汤,帮助身体抵御寒冷。

以下为四季养生要点简表:

季节 养生重点 饮食建议 生活建议
春季 生发阳气 辛甘温食物(韭菜、香菜) 早睡早起,适度运动
夏季 清热祛湿 清淡食物(绿豆、西瓜) 避免高温,补充水分
秋季 润燥养肺 润肺食物(梨、银耳) 早睡早起,保持心情舒畅
冬季 藏精补肾 温补食物(羊肉、核桃) 保暖,避免剧烈运动

相关问答FAQs

Q1:为什么春季要养肝?
A1:春季与肝相应,肝主疏泄,具有调畅气机和情志的功能,春季阳气升发,若肝气郁结,易出现情绪波动、易怒等症状,春季养肝可疏肝理气,保持情绪舒畅,预防肝气不调引起的疾病。

Q2:夏季如何避免“中暑”?
A2:夏季中暑多因高温、暴晒或脱水导致,预防措施包括:避免正午高温时段外出,外出时做好防晒(戴帽子、涂防晒霜);饮食清淡,多喝水或淡盐水,补充电解质;随身携带藿香正气水等防暑药物;若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立即移至阴凉处休息,及时降温。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