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苑双语网

四月份养生保健常识有哪些?春季养生要点和注意事项是什么?

四月份正值春季中期,气温逐渐回升,但早晚温差较大,且春季多风,气候干燥,人体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出现春困、免疫力下降等问题,此时养生保健应注重“春养肝、夏养心”,顺应春季阳气生发的特点,通过饮食、起居、运动等多方面调理,为全年健康打下基础,以下从饮食调理、起居有常、运动健身、情志调养四个方面,详细介绍四月份的养生保健常识。

四月份的养生保健常识

饮食调理:省酸增甘,健脾养肝

春季与肝相应,饮食应以“省酸增甘、健脾祛湿”为原则,酸味食物易收敛肝气,导致肝气过旺而克伤脾胃,应减少食用;甘味能补益脾胃,可适当增加摄入,同时搭配新鲜蔬果,补充维生素和水分。

推荐食材

  • 健脾类:山药、大枣、小米、南瓜、茯苓等,煮粥或煲汤可增强脾胃功能,如山药红枣粥、茯苓瘦肉汤。
  • 疏肝类:韭菜、菠菜、芹菜、春笋、枸杞等,韭菜炒鸡蛋、菠菜猪肝汤等春季菜品,既能疏肝养血,又能补充营养。
  • 祛湿类:薏米、赤小豆、冬瓜等,适合春季潮湿地区,薏米红豆粥有助于利水渗湿。

饮食禁忌:避免食用生冷、油腻、辛辣食物,以免损伤脾胃阳气;少食发物(如羊肉、海鲜),以防过敏或旧疾复发,每日饮水1500-2000ml,可搭配菊花、枸杞泡水,清热明目。

起居有常:早睡早起,防风保暖

春季自然界阳气生发,人体也应顺应“生发”之气,调整作息。《黄帝内经》提出“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建议每晚11点前入睡,早晨6-7点起床,保证7-8小时睡眠,有助于肝血充盈和阳气升发。

注意事项

  • 防风保暖:四月气温波动大,尤其是“倒春寒”期间,需遵循“春捂”原则,早晚添加衣物,避免受凉;出汗后及时擦干,避免冷风直吹。
  • 通风换气:春季室内外温差较大,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保持空气流通,减少呼吸道疾病风险。
  • 缓解春困:保证睡眠的同时,可中午小憩15-30分钟,避免过长;饮食清淡,减少高脂、高糖食物,减轻身体负担。

运动健身:舒缓伸展,激发阳气

春季运动应以“舒缓、轻柔”为主,避免剧烈运动耗伤阳气,推荐散步、慢跑、瑜伽、八段锦、放风筝等有氧运动,既能促进气血流通,又能舒缓情绪。

运动建议

  • 时间选择:早晨7-9点或傍晚17-19点,此时温度适宜,空气质量较好;避免空腹或饱餐后运动,以防低血糖或消化不良。
  • 强度控制:运动时心率保持在(220-年龄)×60%-70%,微微出汗即可,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避免吹风。
  • 针对性动作:可多做“伸展运动”,如扩胸、转腰、伸展四肢,帮助肝脏疏泄;瑜伽中的“树式”“猫牛式”能增强肢体协调性和柔韧性。

情志调养:戒怒戒躁,保持舒畅

中医认为“怒伤肝”,春季肝气旺盛,易情绪急躁、焦虑,反过来又会加重肝气郁结,形成恶性循环,情志调养以“乐观、平和”为主,可通过以下方式疏肝解郁:

  • 培养兴趣:多参与户外活动,如踏青、赏花、种花,接触自然美景,缓解压力;
  • 调节情绪:听轻音乐、冥想、与朋友交流,避免长时间独处;
  • 穴位按摩:按揉太冲穴(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前方)、行间穴(足背第一、二趾间),每日3-5分钟,有助于疏肝理气。

四月份养生要点速览表

养生维度 核心原则 具体做法
饮食 省酸增甘,健脾养肝 多吃山药、大枣、韭菜、菠菜;少吃生冷、辛辣;每日饮水1500-2000ml。
起居 早睡早起,防风保暖 11点前入睡,6-7点起;“春捂”防寒,通风换气,午间小憩15-30分钟。
运动 舒缓伸展,激发阳气 选择散步、瑜伽、八段锦;早晚运动,控制强度,运动后避风。
情志 戒怒戒躁,保持舒畅 多接触自然,听音乐,按摩太冲穴、行间穴,保持情绪乐观。

相关问答FAQs

Q1:四月份容易上火,如何通过饮食调理?
A:春季上火多与肝火旺盛、气候干燥有关,饮食可多吃清热降火的食物,如苦瓜、黄瓜、绿豆、梨、莲藕等,搭配菊花、金银花、薄荷泡水,清热解毒;少吃辛辣、油炸食物,避免加重上火症状,保证充足睡眠,减少熬夜,有助于火气自然消退。

Q2:春季“春困”严重,如何有效缓解?
A:春困是人体阳气生发不足的表现,可通过以下方式缓解:①调整作息,早睡早起,保证7-8小时睡眠;②饮食清淡,增加优质蛋白(如鸡蛋、牛奶、鱼类)和新鲜蔬果摄入,减少高碳水和油腻食物;③适当运动,如慢跑、伸展运动,促进血液循环;④工作间隙闭目养神或用冷水洗脸,提神醒脑;若春困严重伴随乏力、嗜睡,建议就医调理,排除气血不足等问题。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