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苑双语网

平顶山市教育信息化2025新政策落地,哪些学校最先受益?

平顶山市教育信息化政策

平顶山市教育信息化政策

近年来,平顶山市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以“互联网+教育”为抓手,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旨在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提升教育质量,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政策体系覆盖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应用融合、能力提升等多个维度,为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政策背景与目标

平顶山市教育信息化政策的制定,立足教育现代化2035战略目标,结合本地教育发展实际,聚焦“三全两高一大”任务(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政策明确提出,到2025年,全市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全面升级,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基本形成,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教育治理能力显著提升。

与实施路径

基础设施建设

政策强调“夯实基础,普惠共享”,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 网络覆盖:实现全市中小学(含教学点)千兆光纤网络全覆盖,5G网络逐步向重点学校延伸。
  • 数字终端配备:按照“生机比”“师机比”标准,为学校配备计算机、交互式白板等设备,保障教学需求。
  • 智慧校园建设:推动100所中小学建成智慧校园示范校,涵盖智能教室、校园安防、在线学习等场景。

表:平顶山市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阶段性目标
| 指标 | 2025年目标 | 2025年目标 |
|---------------------|------------------|------------------|
| 学校光纤覆盖率 | 95% | 100% |
| 生机比 | 8:1 | 6:1 |
| 智慧校园示范校数量 | 50所 | 100所 |

数字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

政策注重“资源赋能,因材施教”,通过以下措施推动资源建设:

  • 共建共享平台:依托“平顶山教育云平台”,整合国家、省、市三级优质资源,涵盖K12各学科及职业教育内容。
  • 特色资源库建设:针对本地文化、产业特色,开发“汝瓷文化”“煤矿安全”等校本课程资源,服务地方人才培养。
  • “三个课堂”普及:通过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实现城乡学校资源共享,解决农村学校师资不足问题。

师生信息素养提升

政策将“能力提升”作为关键抓手,实施专项计划:

  • 教师培训:每年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2万人次,重点培养教师课件制作、数据分析、在线教学等技能。
  • 学生信息素养培育:在中小学开设编程、人工智能等课程,举办全市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激发创新思维。

教育治理数字化转型

政策推动“数据驱动,精准管理”,具体包括:

  • 教育大数据平台建设:整合学生学籍、师资、教学质量等数据,为教育决策提供支撑。
  • “一网通办”服务:实现招生报名、学籍异动、资助申请等事项线上办理,提升服务效率。

保障措施与成效

为确保政策落地,平顶山市建立了“政府主导、教育主责、多方参与”的保障机制:

  • 资金投入:市级财政每年安排专项经费,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智慧教育建设。
  • 督导考核:将教育信息化纳入县区政府和学校年度考核指标,定期开展评估。
  • 试点示范:选择部分县区、学校开展试点,总结经验后全市推广。

政策成效初步显现:城乡数字鸿沟逐步缩小,农村学校通过“三个课堂”共享优质课程;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显著提升,全市85%以上教师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教育管理更加高效,数据化决策覆盖招生、质量监测等关键环节。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平顶山市教育信息化政策如何保障农村学校的落实?
解答:政策通过“三个课堂”专递课堂模式,将城市优质学校课程实时传输至农村教学点;同时加大对农村学校硬件投入,实现网络和数字终端全覆盖;组织城市学校对口帮扶,通过教师交流、教研协同提升农村学校应用能力,确保农村学生同等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问题2:家长和学生如何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
解答:政策鼓励家长和学生通过“平顶山教育云平台”获取学习资源,参与在线互动课程;学校定期举办“家长信息化开放日”,指导家长使用平台监督学习;学生可通过电脑制作、编程竞赛等活动提升信息素养,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