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开马拉松急救小常识

马拉松运动因其高强度、长距离的特点,对参赛者的体能和应急处理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在郑开马拉松这样的国际赛事中,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不仅是对自身安全的保障,也是对他人生命的负责,以下从赛前准备、赛中应对、赛后恢复三个阶段,结合常见突发状况的处理方法,为大家提供实用的急救指南。
赛前准备:防患于未然
-
健康评估与训练
参赛前需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尤其关注心血管系统、关节及呼吸功能,长期规律训练是预防运动损伤的基础,建议赛前8-12周开始系统备战,逐步增加跑量,避免突然高强度运动导致身体不适。 -
装备与物资检查
- 跑鞋与服装:选择透气、合脚的专业跑鞋,避免新鞋参赛;穿着速干运动服,根据天气准备防晒或防寒装备。
- 急救包:随身携带小型急救包,包括创可贴、消毒湿巾、弹性绷带、止痛药(如布洛芬)、抗过敏药(如氯雷他定)及个人常用药(如哮喘患者携带气雾剂)。
-
了解赛道与急救点
提前熟悉赛道地图,明确医疗站、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及志愿者位置,郑开马拉松赛道每隔2-3公里设有医疗点,牢记最近医疗点的距离,以便紧急情况下快速求助。
赛中应对:常见突发状况处理
运动性腹痛(岔气)
- 症状:跑步中上腹或下腹出现锐痛,多因呼吸不规律、准备活动不足或饮食不当引起。
- 处理:
- 减速慢走,同时深呼吸,用手按压疼痛部位,身体偏向疼痛侧拉伸。
- 避免立即停止运动,以免加重肌肉僵硬。
- 若持续疼痛无法缓解,需前往医疗站检查。
抽筋
- 高发部位:小腿、大腿、足底。
- 处理:
- 立即停止运动,拉伸抽筋部位:例如小腿抽筋时,伸直膝关节,用手扳脚趾朝向身体方向。
- 补充电解质:少量多次饮用运动饮料或淡盐水,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
- 预防:赛前充分热身,赛中注意补钠、钾(如食用香蕉、运动胶丸)。
中暑
- 症状:头晕、恶心、皮肤湿冷、体温升高、意识模糊。
- 处理:
- 迅速转移至阴凉处,解开衣物,用湿毛巾擦拭身体降温。
- 补充水分:含电解质的清凉饮料,避免含咖啡因或酒精饮品。
- 重症处理:若出现昏迷、抽搐,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同时进行物理降温(如冰敷腋下、颈部)。
擦伤与扭伤
- 擦伤:立即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伤口,碘伏消毒,创可贴包扎;若伤口较深或出血不止,需医疗缝合。
- 扭伤:遵循“RICE”原则:
- R(休息):立即停止运动,避免负重。
- I(冰敷):用毛巾包裹冰袋敷伤处,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减少肿胀。
- C(加压包扎):用弹性绷带包扎,松紧适度以不影响血液循环为宜。
- E(抬高患肢):将伤肢抬高至高于心脏水平,促进血液回流。
心血管急症
- 症状:胸痛、胸闷、呼吸困难、心悸、头晕、面色苍白。
- 处理:
- 立即停止运动,坐下或半卧位休息,保持镇静。
- 拨打急救电话:描述症状、位置及身体状况,同时告知是否有心脏病史。
- AED使用:若出现意识丧失、无呼吸,立即使用AED(赛道医疗站配备),按照语音提示操作。
赛后恢复:科学修复与观察
-
整理活动
赛后进行5-10分钟慢走或拉伸,帮助心率平稳下降,缓解肌肉紧张,避免立即坐下或躺下,以免血液回流不畅引起头晕。 -
补充营养与水分
赛后30分钟内补充碳水化合物(如香蕉、能量棒)和蛋白质(如酸奶、蛋白粉),促进肌肉修复;持续饮水直至尿液呈淡黄色,表明水分已补充充足。 -
身体监测
赛后注意观察自身状况,若出现以下情况需及时就医:- 持续性胸痛、呼吸困难
- 尿量减少、颜色深黄(提示脱水或肾损伤)
- 关节肿胀、活动受限(可能为韧带撕裂)
常见急救处理流程速查表
| 突发状况 | 核心处理步骤 | 注意事项 |
|---|---|---|
| 腹痛 | 减速慢走+深呼吸+按压疼痛部位 | 避免立即停止运动 |
| 抽筋 | 拉伸肌肉+补充电解质 | 拉伸时避免用力过猛 |
| 中暑 | 阴凉处降温+补充电解质饮料 | 重症需立即送医 |
| 扭伤 | RICE原则(休息、冰敷、加压、抬高) | 48小时内避免热敷 |
| 心血管急症 | 停止运动+拨打急救电话 | 尽早使用AED |
FAQs
问:马拉松比赛中出现“撞墙期”怎么办?
答:“撞墙期”通常因体内糖原耗尽导致,表现为极度疲劳、无力,此时应减速慢跑,补充易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如能量胶、葡萄糖水),同时调整呼吸,避免焦虑,若症状严重,需放弃比赛并前往医疗站。
问:赛后肌肉酸痛正常吗?如何缓解?
答:赛后1-3天出现延迟性肌肉酸痛(DOMS)是正常现象,可通过以下方式缓解:1)静态拉伸,每个动作保持15-30秒;2)泡沫轴放松肌肉;3)洗温水浴促进血液循环,若疼痛持续超过5天或加剧,需排除肌肉拉伤可能,及时就医。
掌握以上急救知识,不仅能帮助参赛者应对突发状况,更能提升安全完赛的信心,郑开马拉松的赛道上,科学备战与冷静应对同样重要,愿每一位跑者都能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安全完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