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苑双语网

贵州职教扶贫政策成效如何?

贵州省作为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职业教育扶贫在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助力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贵州省立足省情实际,以“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为目标,构建了覆盖广泛、精准有效的职业教育扶贫政策体系,为贫困家庭子女搭建了成长成才的“立交桥”。

贵州省职业教育扶贫政策

政策体系:构建多层次职教扶贫网络

贵州省职业教育扶贫政策以“精准施策、分类培养”为核心,形成了“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贯通的培养路径,政策明确对贫困家庭学生实施“两助三免(补)”和“两助一免(补)”资助标准,即助学金、学费减免,以及书本费、住宿费补助和生活补助,确保贫困生“零门槛入学、全流程资助”,2025年以来,全省累计投入职业教育扶贫资金超50亿元,惠及贫困学生120余万人次。

培养模式: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

为提升贫困学生就业能力,贵州省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通过“订单班”“冠名班”等形式,与省内外优质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将课堂搬进车间、把标准融入课程,遵义职业技术学院与茅台集团合作开设酿酒工艺专业,毕节职业技术学院对接深圳电子信息产业园培养技术工人,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就业,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政策鼓励职业院校面向贫困地区开展“短平快”技能培训,如家政服务、电商运营、特色种养殖等,年均培训贫困劳动力超20万人次,实现“培训即就业、就业即增收”。

区域协同:推进东西部职教协作

依托东西部扶贫协作机制,贵州省与广东省、浙江省等建立职教结对帮扶关系,通过“组团式”支援,引进东部优质职教资源,共建专业、共组师资、共享实训基地,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与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引入BIM技术等前沿课程,联合培养建筑产业人才;黔东南职业技术学院与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设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实现“入学在贵州、就业在长三角”的跨区域就业通道,2025年以来,东西部协作职教项目累计帮助3万余名贫困学生实现稳定就业。

政策成效: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经过多年实践,贵州省职业教育扶贫政策成效显著,职业教育成为贫困家庭子女升学就业的主渠道,2025年全省职业院校贫困家庭毕业生就业率达96.3%,平均月收入超4000元;职业教育带动了县域经济发展,如黔西南州通过培养乡村旅游管理人才,推动乡村旅游年收入突破50亿元,形成“职教兴产业、产业促脱贫”的良性循环。

巩固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

随着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贵州省职业教育扶贫政策正向“乡村振兴”战略转型,未来将重点推进“职教赋能乡村振兴计划”,加强涉农专业建设,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深化“互联网+职业教育”,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完善终身学习体系,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技能提升服务,助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目标。

贵州省职业教育扶贫政策主要措施一览表

政策领域 具体措施 实施效果
资助政策 “两助三免(补)”,覆盖学费、住宿费、书本费及生活补助 贫困生入学率提升至98%以上
产教融合 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开设“订单班”,推行“1+X”证书制度 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超95%
技能培训 面向贫困劳动力开展短期技能培训,如电商、家政、种植养殖等 年均培训20万人次,带动就业增收
东西部协作 与东部省市结对共建专业,联合培养人才,推荐就业 累计帮助3万余名贫困学生跨省就业

FAQs

Q1:贵州省职业教育扶贫政策对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标准是什么?
A1:贵州省对贫困家庭学生实施“两助三免(补)”政策,即:国家助学金(每生每年2000元)、免学费(根据专业不同,每生每年减免2000-4000元),并免收书本费和住宿费,同时提供生活补助(每生每年1000-3000元,具体标准因地区和学校而异),确保贫困学生不因贫失学,顺利完成学业。

Q2:职业教育扶贫如何保障贫困学生的就业质量?
A2: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职业院校与企业签订定向培养协议,开设“订单班”,根据企业需求设置课程,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合作企业就业,政策鼓励院校开展就业指导、创业培训,并建立就业跟踪服务机制,确保贫困学生“学得好、用得上、留得住”,就业率长期保持在95%以上,平均月收入高于当地平均水平。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