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发展,将其作为教育公平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通过一系列创新政策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这些政策以“幼有所育”为目标,聚焦资源扩容、质量提升、师资强化和机制保障,为新疆儿童打造了更加公平、优质的成长起点。

资源扩容:构建覆盖城乡的学前教育网络
针对新疆地域辽阔、城乡发展不均衡的特点,政策明确提出“普惠为主、公益导向”,通过多种渠道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在城市,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鼓励企事业单位、高校、部队等举办公办园;在农村,依托乡村振兴战略,实现每个乡镇至少1所公办中心园,大村独立办园、小村设分园或联合办园,确保偏远地区儿童“有园上”,2025年以来,新疆新增公办幼儿园超过500所,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提升至88%,农村地区学前儿童毛入园率从2025年的71.5%提高至2025年的98.6%,基本实现了“应入尽入”。
质量提升:规范办园与内涵建设并重
为破解“重数量轻质量”问题,政策从保教质量、课程建设、安全管理三方面发力,制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幼儿园办园基本标准》,明确生均经费、玩教具配备、师幼比等核心指标,要求幼儿园全面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教育理念,杜绝“小学化”倾向,推进“幼小衔接”攻坚行动,建立幼儿园与小学教研联动机制,开发符合新疆多民族文化特色的园本课程,如将维吾尔族民间游戏、哈萨克族谚语等融入教学,促进儿童文化认同,实施“平安校园”工程,所有幼儿园配备一键报警系统、专职保安和健康管理员,建立“日巡查、周检查、月通报”的安全管理制度。
师资强化:破解“招不来、留不住”难题
教师是学前教育质量的核心保障,新疆通过“定向培养+在职培训+待遇提升”组合拳,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在培养环节,实施“农村幼儿教师定向培养计划”,每年从本地考生中招收500名免费师范生,毕业后回县域幼儿园服务至少5年;在培训环节,建立“自治区—地州—县”三级培训体系,每年培训幼儿教师2万人次,重点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能力和保教实践能力;在待遇环节,落实公办园教师编制动态调整机制,非在编教师工资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1.5倍,并为其缴纳“五险一金”,2025年公办园教师持证上岗率达到95%,较2025年提升20个百分点。
机制保障:多元协同的长效发展模式
为确保政策落地,新疆构建了“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保障机制,财政方面,建立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2025年达到每生每年1200元,其中南疆四地州提高至1500元;社会力量方面,通过税费减免、场地支持等政策,鼓励民办园转为普惠性幼儿园,目前普惠性民办园占比达42%,依托“组团式援疆”机制,19个援疆省市选派学前教育专家赴疆支教,带动本地教师专业成长,建立学前教育督导评估制度,将学前教育工作纳入地州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对资源不足、质量不达标地区实行“一票否决”。
相关问答FAQs
问:新疆学前教育政策如何保障偏远地区儿童的入园需求?
答:针对偏远地区,政策实施“一县一策”,通过“大村独立办园、小村设分园或流动幼儿园”模式,解决“入园远”问题,推进“互联网+学前教育”,在南疆偏远县建立30个“智慧幼儿园”,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对交通不便地区,配备校车接送儿童,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就近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
问:政策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
答:政策强调“五育融合”,在保教中融入健康教育(如民族传统体育游戏)、艺术教育(如维吾尔木卡姆音乐启蒙)、社会教育(如民族团结主题教育)等,实施“幼儿营养改善计划”,为在园儿童提供免费营养餐,并建立儿童健康档案,定期开展视力、听力等筛查,全面保障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