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苑双语网

安徽教育新政策有哪些变化?

近年来,安徽省教育领域持续深化改革,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层面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旨在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助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下从政策导向、重点领域及实施路径等方面进行系统梳理。

安徽省教育最新政策

基础教育:促进优质均衡,落实“双减”提质

基础教育是教育体系的基石,安徽省聚焦“公平”与“质量”两大核心,推动基础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通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区)”创建,加大对县域薄弱学校的投入,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2025年启动“百校兴教”工程,重点支持农村地区和城市新建学校改善办学条件,计划三年内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师资、设备等资源标准化配置,深化“名校+弱校”“集团化办学”模式,通过教师轮岗、课程共享、教研联动等机制,缩小校际差距。

“双减”政策深化落实
在“减负”基础上强化“提质”,出台《安徽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作业管理指南》,严控作业总量和时长,推广分层作业、实践作业等创新形式,课后服务实现“全覆盖、强保障”,引入非遗传承、科技体验、体育艺术等特色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规范校外培训,建立“黑白名单”制度,严查学科类培训隐形变异行为,营造良好教育生态。

普惠性学前教育扩容
实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2025-2025年计划新建、改公办幼儿园200所,新增学位5万个,重点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推进“幼小科学衔接”实验区建设,纠正“小学化”倾向,通过游戏化教学、主题式活动等方式培养幼儿综合素养。

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服务产业升级

安徽省作为制造业大省,以“职教兴皖”工程为抓手,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深度融合,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构建“中职-高职-本科”贯通体系
打破职业教育“断头路”壁垒,支持部分高职院校与应用型本科高校联合开展“3+2”“3+4”分段培养试点,2025年新增20个中高职贯通专业和10个职业本科专业,重点围绕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专业设置,建设50个省级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深化校企协同育人
推行“校企双元”育人模式,鼓励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开发和教学评价,建立“校企共建产业学院”机制,2025年计划新建15个省级产业学院,推动“教室与车间合一、教师与工程师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落实“企业新型学徒制”,对企业录用并开展学徒培训的职校毕业生,给予每人每年5000-8000元补贴。

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
完善职教高考制度,扩大职业本科和应用型本科招生规模,为职校学生提供多样化升学路径,开展“职业教育活动周”“技能大赛”等活动,宣传优秀职校毕业生成长案例,营造“行行出状元”的社会氛围。

高等教育:强化内涵发展,支撑创新驱动

安徽省以“双一流”建设为引领,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地方水平。
“双一流”建设提质增效
支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高校冲刺“双一流”,新增5个省级高峰学科和10个高原学科,重点发展量子信息、集成电路、新材料等优势学科,实施“高峰学科建设计划”,对入选学科给予专项经费支持,推动学科方向与国家战略、安徽产业需求精准对接。

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建设100个省级创新创业学院和200门精品课程,支持高校与地方政府、企业共建“大学科技园”“众创空间”,2025年计划孵化科技型企业100家以上,推动科研成果就地转化,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周边高校已建立10个产学研用合作平台,年转化技术成果超500项。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增设智能制造、智慧医疗、乡村振兴等领域专业点,实施“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与行业龙头企业联合培养复合型人才,加强研究生教育,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提升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

保障机制:强化资源投入,建强师资队伍

为确保政策落地见效,安徽省从经费、师资、数字化等方面完善保障体系。
加大教育经费投入
建立教育经费“两个只增不减”长效机制,2025年全省教育经费总投入预计超2000亿元,重点向农村地区、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倾斜,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实现中小学千兆宽带、多媒体教室全覆盖,建设省级教育大数据平台,提升教育治理数字化水平。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三年内培养省级名师500名、名校校长100名,深化教师“县管校聘”改革,推动教师资源向乡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流动,提高教师待遇,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水平,完善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和住房保障政策。

相关问答FAQs

Q1:安徽省“双减”政策下,如何保障学生课后服务质量?
A:安徽省通过“政府主导、学校主体、社会参与”模式提升课后服务质量:一是学校提供基础托管和特色课程,引入非遗传承人、科技辅导员等社会力量开展兴趣类课程;二是建立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按每生每年不低于500元标准给予补贴;三是加强督导评估,将课后服务质量纳入学校考核体系,确保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获”。

Q2:职业院校学生有哪些升学和就业支持政策?
A:安徽省为职校学生提供多元发展路径:升学方面,通过“职教高考”“中高职贯通培养”“职业本科招生”等渠道,拓宽升学通道;就业方面,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校企联合开展订单式培养,落实毕业生就业见习补贴,对自主创业的职校毕业生给予最高5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支持。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