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苑双语网

母亲节幼儿园教案,如何让孩子懂感恩?

幼儿园常识母亲节教案

活动背景与目标

母亲节是培养幼儿感恩情感的重要契机,通过主题活动,幼儿能初步理解母亲节的含义,感受母爱的伟大,学会用简单方式表达对妈妈的爱,本教案旨在通过游戏、手工、故事等形式,让幼儿在实践中体验亲情,培养感恩意识和社会情感能力。

幼儿园常识母亲节教案

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了解母亲节的日期和意义,认识妈妈的辛劳。
  2. 情感目标:萌发爱妈妈的情感,学会关心和感恩。
  3. 技能目标:能用语言、动作或手工制作表达对妈妈的爱。

活动准备

  1. 物质准备

    • 绘本《我妈妈》、歌曲《我的好妈妈》音频。
    • 彩纸、蜡笔、胶水、剪刀、贴纸等手工材料。
    • 妈妈工作或照顾孩子的照片(提前收集)。
    • 情景表演道具(如玩具奶瓶、围裙)。
  2. 经验准备

    • 提前与家长沟通,请妈妈分享育儿日常或录制短视频。
    • 幼儿观察并记录妈妈的一天(可画图或口述)。

活动过程

(一)导入环节:故事与讨论(15分钟)

  1. 绘本共读:教师讲述绘本《我妈妈》,引导幼儿讨论:“故事里的妈妈会做什么?你的妈妈也会做这些事吗?”
  2. 提问互动
    • “妈妈每天为你做什么?”(如做饭、洗衣服、讲故事)
    • “你觉得辛苦吗?我们可以怎么帮妈妈?”

(二)感知体验:妈妈的辛劳(20分钟)

  1. 情景表演:幼儿分组扮演“妈妈”,体验照顾宝宝(娃娃)、做饭、打扫等场景,感受妈妈的忙碌。
  2. 照片分享:展示妈妈工作或照顾孩子的照片,请幼儿分享:“看到这张照片,你想对妈妈说什么?”

(三)表达感恩:手工制作(30分钟)

活动名称:“爱心礼物送给妈”

  1. 制作步骤
    • 康乃馨:用红色彩纸剪出花瓣,绿色卡纸做茎和叶,组合成花朵。
    • 贺卡:在折纸上画妈妈画像或爱心,写一句感谢的话(如“妈妈,我爱你”)。
  2. 个性化装饰:鼓励幼儿用贴纸、闪光粉等材料装饰作品,增加独特性。

(四)情感延伸:歌曲与行动(15分钟)

  1. 学唱歌曲:教幼儿学唱《我的好妈妈》,配合动作(如捶背、亲吻)。
  2. 制定“爱的计划”:讨论并记录为妈妈做的事,如:
    • 自己穿衣服、吃饭,不让妈妈操心。
    • 给妈妈捶背、端一杯水。

示例表格:幼儿“为妈妈做的事”计划表
| 日期 | 任务内容 | 完成情况(✓/✗) |
|------------|------------------------|------------------|
| 5月10日 | 自己整理玩具 | |
| 5月11日 | 给妈妈一个大拥抱 | |

活动延伸与家园共育

  1. 家庭任务:请幼儿在母亲节当天为妈妈献上手工礼物并完成“爱的计划”,家长用照片或视频记录反馈。
  2. 班级展示:布置“妈妈的爱”主题墙,展示幼儿的作品和感恩语录。
  3. 后续活动:开展“爸爸体验日”,引导幼儿理解家庭中不同角色的付出。

注意事项

  1. 情感引导:避免说教,通过具体事例让幼儿自然感受母爱。
  2. 个体差异:对内向或表达能力弱的幼儿,可鼓励用绘画或动作代替语言。
  3. 安全提示:使用剪刀等工具时需教师全程陪同。

FAQs

问题1:如何引导年龄较小的幼儿理解“感恩”的概念?
解答:对于小班幼儿,可通过具象化的方式引导,通过绘本、动画展示妈妈照顾孩子的场景,让幼儿模仿“喂饭”“哄睡”等动作,体验妈妈的付出,用简单提问如“妈妈帮你穿衣服时,你感觉怎么样?”引发共情,最后通过“给妈妈一个抱抱”“说谢谢”等具体行动表达感恩。

问题2:若家长无法参与母亲节活动,如何弥补?
解答:若部分家长因工作等原因无法到场,可采取以下方式:

  1. 提前录制视频:请妈妈录制一段对孩子的话,活动中播放。
  2. “云祝福”:幼儿在贺卡上画或写祝福,由教师拍照发给家长。
  3. 集体仪式感:组织幼儿一起唱《我的好妈妈》,并将作品统一邮寄或转交家长,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节日的温暖。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