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教育人才引进政策是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旨在吸引和集聚海内外优秀教育人才,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升教育核心竞争力,近年来,上海市通过系统化、精准化的政策设计,为各类教育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和有力的支持保障。

政策背景与目标
上海市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始终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面对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要求,教育人才引进政策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目标,重点引进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领域的领军人才、青年骨干和紧缺专业人才,助力上海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教育中心城市。
引进对象与条件
政策明确引进对象分为四类:
- 领军人才:具有深厚学术造诣和行业影响力,能够引领学科发展的专家学者;
- 骨干人才: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表现突出,具有较强发展潜力的中青年教师;
- 紧缺人才:符合上海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如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领域的复合型教育人才;
- 优秀应届毕业生:从国内外知名高校引进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及部分优秀本科生。
引进条件涵盖学历、专业能力、教学成果、年龄限制(一般不超过65周岁)等,同时要求具有良好的师德师风和职业素养。
政策支持措施
为保障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上海市提供多维度支持:
- 编制与岗位保障:公办学校引进人才可纳入事业编制,民办学校享受同等政策支持;
- 薪酬待遇激励:领军人才可享年薪制、协议工资制,骨干人才给予专项津贴;
- 住房与生活配套:提供人才公寓、租房补贴,协助解决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问题;
- 科研与职业发展:设立专项科研基金,支持人才参与国家级、市级项目,提供职称评审绿色通道。
申报流程与管理
引进流程采取“个人申报—单位推荐—主管部门审核—专家评审—公示—批准”的方式,确保公平公正,引进人才实行契约化管理,用人单位需明确岗位职责、考核目标及服务期限,定期评估人才履职情况,动态优化资源配置。
政策实施成效
截至2025年,上海市已累计引进教育人才超2万名,其中国家级人才占比15%,博士以上学历占比60%,政策实施有效填补了重点学科师资缺口,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了上海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教育人才引进政策支持措施一览表
| 支持类别 | |
|---|---|
| 编制岗位 | 公办学校纳入事业编制,民办学校同等享受政策 |
| 薪酬激励 | 领军人才年薪制、骨干人才专项津贴、紧缺人才安家补贴 |
| 住房生活 | 人才公寓、最高200万元租房补贴、子女优先入学、医疗保障绿色通道 |
| 科研发展 | 最高50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国家级项目优先推荐、职称评审直聘或破格晋升 |
FAQs
问:非上海户籍的教育人才引进后,子女入学有何优惠政策?
答:非上海户籍引进人才子女可享受本市户籍同等待遇,优先安排到公办幼儿园、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读,高中阶段可根据政策报考相应学校,具体由人才服务中心协调教育部门落实。
问:职业教育领域的引进人才是否有专项支持?
答:是的,上海市对职业教育“双师型”人才给予重点支持,包括提供企业实践基地、技能培训补贴,鼓励参与产教融合项目,并优先推荐申报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