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苑双语网

老年人防暑降温,这几点需牢记?

随着夏季高温天气的持续,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减退、体温调节能力下降、慢性疾病较多等原因,成为中暑的高发人群,科学防暑降温对老年人的健康至关重要,以下从饮食、起居、出行、应急处理等方面详细介绍老年人防暑降温的实用小常识,帮助老年朋友安然度夏。

老年人防暑降温小常识

科学饮食:补水补盐,清淡为主

夏季老年人饮食应遵循“清淡、易消化、营养均衡”的原则,同时注重水分和电解质的补充。

  1. 足量饮水:老年人对口渴感知不敏感,需主动少量多次饮水,每日饮水量保持在1500-2000毫升(约7-8杯),以温开水、淡茶水或绿豆汤为宜,避免一次性大量饮用冰水,以免刺激胃肠道。
  2. 补充电解质:高温出汗多会导致钠、钾等电解质流失,可适当饮用淡盐水(每升水加1-2克盐)、含钾的果蔬汁(如西瓜汁、黄瓜汁)或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
  3. 饮食调理:多吃清热利湿的食物,如苦瓜、冬瓜、丝瓜、绿豆等,减少辛辣、油腻、高糖食物的摄入,早餐可食用粥类(如小米粥、荷叶粥),午餐和晚餐搭配新鲜蔬菜(如凉拌黄瓜、清炒空心菜)和优质蛋白(如清蒸鱼、凉拌豆腐),既能补充营养,又能增强食欲。

夏季老年人适宜食物参考表
| 食物类别 | 推荐食材 | 食用建议 |
|----------------|-----------------------------------|-----------------------------------|
| 主食 | 小米、薏米、燕麦、绿豆 | 煮粥或做成杂粮饭,替代部分精米白面 |
| 蛋白质 | 鸡蛋、鱼肉、豆腐、牛奶 | 清蒸、凉拌为主,避免油炸 |
| 蔬菜 | 苦瓜、冬瓜、黄瓜、芹菜、空心菜 | 每日摄入300-500克,凉拌快炒减少营养流失 |
| 水果 | 西瓜、草莓、桃子、梨 | 饭后1小时食用,每日200-350克 |
| 饮品 | 绿豆汤、荷叶茶、淡盐水、柠檬蜂蜜水 | 少量多次饮用,避免冰镇 |

起居有常:避暑降温,保证睡眠

良好的生活作息是防暑的基础,老年人需注重居家环境调节和休息质量。

  1. 改善室内环境:夏季室内温度保持在26-28℃为宜,使用空调或风扇时,避免冷风直吹身体,空调风口可加挡板,风扇搭配使用以促进空气流通,早晚开窗通风(10:00前或18:00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 合理利用遮阳工具:白天拉上遮光窗帘,尤其是西晒的窗户,可在玻璃上贴隔热膜或使用湿窗帘降温,减少阳光直射带来的热量。
  3. 保证充足睡眠:夏季昼长夜短,老年人可适当午睡(30-60分钟),避免在正午(11:00-15:00)户外活动,睡前用温水泡脚(水温不超过40℃),促进血液循环,提高睡眠质量。
  4. 穿着透气衣物:选择宽松、轻便、浅色的棉麻或真丝材质衣物,避免穿着深色、化纤衣物(如涤纶、尼龙),减少吸热和闷热感。

安全出行:减少外出,做好防护

老年人夏季出行需避开高温时段,做好防晒和防暑准备。

  1. 避免高温时段外出:尽量选择清晨(6:00-8:00)或傍晚(19:00后)进行户外活动,如需外出,尽量在阴凉处行走,避免阳光直射。
  2. 做好防晒措施:外出时佩戴宽边遮阳帽、太阳镜,使用SPF30+以上的防晒霜,涂抹于暴露部位(如面部、颈部、手臂),每2-3小时补涂一次。
  3. 携带防暑物品:随身携带小风扇、清凉油、藿香正气水(或丸)、手帕(可浸湿冷水敷于额头和颈部)等物品,以便不时之需。
  4. 避免剧烈运动:夏季老年人不宜进行剧烈运动,可选择散步、打太极、八段锦等轻度活动,运动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注意及时补充水分。

特殊人群:慢病管理,重点防护

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肥胖症等)是中暑高危人群,需额外注意:

  1. 慢性病患者:高血压患者需监测血压变化,避免因高温导致血压波动;糖尿病患者应随身携带糖果,防止低血糖;心脏病患者需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劳累,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等急救药物。
  2. 肥胖人群:体重超标者体内脂肪层较厚,散热困难,需增加补水频次,减少高热量食物摄入,控制体重。
  3. 独居老人:家人应每日关注独居老人的身体状况,确保室内通风降温,备好防暑药品和应急联系方式(如社区电话、子女电话),必要时安装智能监测设备(如温度传感器、紧急呼叫按钮)。

中暑应急:识别症状,科学处理

老年人中暑症状可能不典型,需警惕“先兆中暑”向“重症中暑”发展,一旦出现以下症状,需立即采取措施:

  1. 中暑症状识别

    • 先兆中暑:头晕、乏力、口渴、多汗、注意力不集中、体温正常或略高(<38℃)。
    • 轻症中暑:体温升至38℃以上,面色潮红、皮肤灼热,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虚脱表现。
    • 重症中暑:包括热射病(体温≥40℃、无汗、昏迷)、热痉挛(肌肉疼痛、抽搐)、热衰竭(头晕、恶心、血压下降),可危及生命。
  2. 应急处理步骤

    • 立即降温:迅速将老人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衣领,用湿毛巾擦拭额头、颈部、腋窝、大腿根等大血管丰富部位,或用冰袋(包裹毛巾)冷敷上述部位,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导致冻伤。
    • 补充水分:意识清醒者可饮用淡盐水或含电解质饮料,昏迷者禁止喂食,以免误吸。
    • 及时就医:若出现高热、昏迷、抽搐等症状,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持续降温直至医护人员到达。

其他注意事项

  1. 避免空腹饮酒:酒精会加速身体水分流失,增加中暑风险,夏季老年人应避免饮酒或少量饮用低度酒。
  2. 谨慎使用药物:部分药物(如利尿剂、抗组胺药、β受体阻滞剂等)可能影响体温调节或排汗,需遵医嘱调整用药,并注意监测体温。
  3. 保持心情舒畅:夏季易“情绪中暑”,老年人可通过听音乐、养花、与朋友聊天等方式调节情绪,避免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健康。

相关问答FAQs

问1:老年人夏季可以洗冷水澡降温吗?
答:不建议,老年人皮肤血管弹性下降,洗冷水澡可能导致血管骤然收缩,引发血压升高、头晕、心绞痛甚至心脑血管意外,建议用35-37℃的温水洗澡,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洗后及时擦干身体,避免着凉。

问2:如何判断老年人是否需要补充电解质?
答:若老年人出现以下情况,可能提示电解质紊乱,需及时补充:① 出汗后感到乏力、肌肉酸痛;② 食欲不振、恶心、呕吐;③ 尿量减少且颜色深黄(正常尿液应为淡黄色);④ 四肢抽搐、头晕等,可饮用淡盐水、运动饮料或口服补液盐,症状严重者需就医检查电解质水平。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