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苑双语网

2025年孩子外伤处理急救步骤有哪些?家长必学基础常识!

小儿一般外伤基本常识

小儿一般外伤基本常识

儿童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但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容易发生外伤,掌握基本的外伤处理常识,家长可以在第一时间正确应对,减少伤害,促进恢复,以下从常见外伤类型、处理步骤、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常见外伤类型及处理方法

擦伤(表皮损伤)

擦伤是最常见的外伤,多由摔倒、碰撞导致皮肤表层破损,伴有少量出血或组织液渗出。
处理步骤

  • 清洁伤口:用生理盐水或流动清水冲洗伤口,去除污物和异物。
  • 消毒:用碘伏或酒精棉球由内向外消毒,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消毒液。
  • 包扎:若伤口较小,可暴露伤口或用无菌纱布覆盖;若伤口较大,需用创可贴或无菌绷带包扎,每日更换1-2次。

裂伤(皮肤全层破裂)

裂伤多由锐器或撞击导致,伤口较深,出血较多,需及时处理。
处理步骤

  • 止血:用干净纱布或按压止血,抬高受伤部位。
  • 清洁伤口:生理盐水冲洗后,用碘伏消毒。
  • 缝合:若伤口长度超过1厘米或边缘不齐,需及时就医缝合。
  • 打破伤风疫苗:根据伤口情况,医生会判断是否需要注射破伤风针。

挫伤(皮下组织损伤)

挫伤多因钝力撞击导致,局部肿胀、疼痛,皮肤表面无破损。
处理步骤

  • 冷敷:受伤24小时内用冰袋冷敷(每次15-20分钟,间隔1小时),可减轻肿胀和疼痛。
  • 热敷:24小时后改为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淤血吸收。
  • 药物外用:可涂抹消肿止痛药膏,如扶他林软膏。

刺伤(异物刺入)

刺伤由钉子、木屑等尖锐物导致,伤口小但深,易感染。
处理步骤

  • 勿自行拔出:若异物部分刺入,不要强行拔出,以免加重损伤或出血。
  • 止血包扎:用无菌纱布压迫伤口,固定异物后立即就医。
  • 打破伤风疫苗:刺伤感染风险高,需医生评估是否需要注射破伤风针。

外伤处理的注意事项

  1. 避免使用双氧水或红药水:双氧水可能刺激伤口组织,红药水会影响医生对伤口的判断。
  2. 保持伤口干燥:包扎后避免沾水,洗澡时用防水贴保护伤口。
  3. 观察感染迹象:若出现红肿、化脓、发热等症状,需及时就医。
  4. 勿用纸巾或棉花直接接触伤口:纸巾纤维易残留伤口,增加感染风险。

外伤预防措施

预防外伤是减少儿童伤害的关键,家长需采取以下措施:

  • 环境安全:家中尖锐物品、电源插座需加装防护装置,地面保持干燥。
  • 安全教育:教导儿童不玩危险物品,奔跑时注意脚下安全。
  • 防护装备:运动时佩戴头盔、护膝等护具,减少运动损伤。
  • 看护到位:幼儿玩耍时需有成人监护,避免高处坠落或误食异物。

常见外伤处理工具清单

工具名称 用途说明
生理盐水 清洁伤口,避免刺激
碘伏 消毒伤口,刺激性小
无菌纱布/创可贴 保护伤口,防止感染
冰袋 冷敷消肿,减轻疼痛
医用胶带 固定纱布或敷料

FAQs

问:孩子擦伤后可以用酒精消毒吗?
答:不建议使用酒精消毒,酒精刺激性较强,可能导致伤口疼痛加剧,且影响伤口愈合,推荐使用刺激性较小的碘伏,对皮肤和黏膜更安全。

问:孩子摔倒后头部受伤,但没有出血,需要就医吗?
答:需密切观察,若孩子出现以下情况,需立即就医:持续呕吐、嗜睡、精神萎靡、抽搐、意识模糊或头部明显肿胀,即使无出血,头部外伤也可能存在颅内损伤风险,不可掉以轻心。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