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颊炎是由病毒、细菌等病原体引起的咽峡部炎症,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尤其在儿童和青少年群体中高发,掌握科学的卫生保健知识,对预防疾病传播、促进康复至关重要,以下从疾病认知、日常预防、家庭护理及就医指导等方面,详细介绍咽颊炎的卫生保健小常识。

认识咽颊炎:科学辨别与传播途径
咽颊炎主要侵犯咽峡部,包括扁桃体、咽后壁等部位,常见病原体为柯萨奇病毒、链球菌等,典型症状包括发热(多为中低热)、咽痛(吞咽时加剧)、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部分患者可伴有头痛、乏力、食欲下降等,婴幼儿因无法准确表达,常表现为拒食、哭闹不安。
传播途径:
- 飞沫传播:患者咳嗽、打喷嚏时,含病原体的飞沫通过空气传播给他人。
- 接触传播:接触患者唾液、鼻涕污染的物品(如玩具、餐具、毛巾等),再触摸口鼻而感染。
- 粪-口传播:部分肠道病毒可通过污染的食物、水源传播。
了解传播途径是切断感染链的基础,日常需重点关注飞沫隔离和接触消毒。
日常预防:构建“三道防线”降低感染风险
个人防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 手卫生是关键: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或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尤其在饭前便后、外出回家、接触公共物品后(如门把手、电梯按钮),正确洗手需揉搓至少20秒,确保手心、手背、指缝、指甲等部位彻底清洁。
- 呼吸道礼仪: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若无纸巾,用手肘内侧代替,避免用手直接遮挡,纸巾使用后立即丢弃,并洗手。
- 避免接触传染源:在咽颊炎高发季节(如春秋季),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若家人患病,需减少与患者的密切接触,建议患者佩戴口罩,单独使用餐具和生活用品。
环境与饮食:打造“洁净+免疫”双重屏障
- 家庭环境消毒:每日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患者接触的物品(如玩具、餐具、衣物)需用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按1:100稀释)擦拭或浸泡,或阳光下暴晒4小时以上。
- 饮食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蔬果(如橙子、猕猴桃、西兰花)、优质蛋白(如鸡蛋、牛奶、鱼类),增强免疫力;避免食用辛辣、油腻、过烫食物,减少对咽部刺激。
- 充足睡眠与适度运动:每天保证7-9小时睡眠,规律作息,避免熬夜;每周进行3-5次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每次30分钟,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抗病能力。
重点人群防护:儿童与成人的差异化策略
- 儿童防护:幼儿园、学校需落实晨检制度,发现患儿及时隔离;家长教育儿童不共用毛巾、水杯,不随意啃咬玩具;定期清洁儿童玩具、餐具,避免口对口喂食。
- 成人防护:成人免疫力下降(如疲劳、压力大)时更易感染,需注意劳逸结合;吸烟者应戒烟,烟草会损伤咽部黏膜,降低局部抵抗力;有慢性咽炎、扁桃体炎基础疾病者,需积极控制原发病,定期复查。
患病期间的护理:科学照促康复
若不幸感染咽颊炎,科学的居家护理可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
症状护理:缓解不适,预防并发症
- 咽痛护理:可用温淡盐水漱口(一杯温水加半勺盐,每天3-4次),或含服润喉糖(含薄荷、桉叶油成分);避免用刺激性漱口水(含酒精),疼痛剧烈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等止痛药,但需注意用药禁忌(如胃肠道溃疡患者慎用)。
- 发热护理:体温低于38.5℃时,可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退热贴);超过38.5℃或伴有明显不适,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需补充足够水分,防止脱水(每日饮水量不少于1500ml,儿童按体重计算,每公斤体重50-100ml)。
- 饮食调整:选择清淡、易吞咽的食物,如粥、烂面条、蒸蛋、果泥等;避免酸性食物(如柠檬、醋)和坚硬食物(如坚果、薯片),以免加重咽痛;少食多餐,保证营养摄入。
隔离与消毒:防止家庭内传播
- 隔离期限:病毒性咽颊炎需隔离至症状消失后3-5天,细菌性(如链球菌感染)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24小时后,体温正常、症状明显缓解方可解除隔离。
- 物品专用:患者使用的餐具、毛巾、牙刷等需单独存放,每日煮沸消毒15分钟;衣物、床单单独清洗,阳光下晾晒;卫生间、卫生间门把手等高频接触区域每日消毒1-2次。
病情监测:警惕重症信号
若出现以下情况,需立即就医:
- 持续高热(超过39℃)超过3天,或退热后再次发热;
- 呼吸困难、喘息、嘴唇发绀;
- 精神萎靡、嗜睡、烦躁不安、惊厥;
- 吞咽困难导致无法进食、饮水,或出现脱水症状(如尿量减少、口唇干燥)。
常见误区:避开这些“坑”
以下是关于咽颊炎的常见误区,需特别注意:
| 误区 | 正确做法 |
|---|---|
| 咽颊炎就是“感冒” | 咽颊炎是咽峡部局部炎症,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部分类型(如链球菌性)需抗生素治疗,普通感冒多由病毒引起,对症治疗即可,二者病因和用药不同。 |
| 抗生素可以“消炎”,自行服用 | 病毒性咽颊炎无需抗生素滥用抗生素会导致耐药性、肠道菌群失调等副作用,需医生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决定是否使用。 |
| 症状消失就停药 | 细菌性咽颊炎需按疗程使用抗生素,提前停药可能导致病情反复或转为慢性。 |
相关问答FAQs
Q1:孩子得了咽颊炎,可以上学吗?
A:不建议,咽颊炎传染性强,需居家隔离至符合解除隔离标准(如病毒性感染症状消失后3-5天,细菌性感染用药24小时后体温正常、症状缓解),避免在校园内传播,孩子患病期间需充分休息,有利于身体恢复。
Q2:咽颊炎会引发心肌炎吗?如何预防?
A:部分病毒性咽颊炎(如柯萨奇病毒感染)可能并发心肌炎,尤其是未及时治疗或体质较弱者,预防措施包括:患病期间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若出现心慌、胸闷、胸痛、乏力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检查心电图、心肌酶等指标,早发现早治疗。
掌握以上卫生保健知识,既能有效预防咽颊炎,也能在患病后科学应对,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预防大于治疗,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