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苑双语网

节后复工,安监局安全教育如何筑牢企业安全防线?

节后复工是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的关键节点,经历假期放松,员工易出现思想松懈、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加之设备设施停用后可能存在故障隐患,各类安全风险交织叠加,安监局作为安全生产监管部门,需通过系统性、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帮助企业和员工迅速调整状态,筑牢安全生产防线,确保节后生产安全有序。

安监局节后安全教育

节后安全教育的核心意义

节后安全教育是防范事故的“第一课”,其核心意义在于实现“三个转变”:从假期休闲状态向工作状态转变,从松散管理向规范管理转变,从经验主义向风险预控转变,据应急管理部数据,节后复工时段是事故高发期,尤其是机械伤害、高处坠落、有限空间作业等事故较平时增长30%以上,主要原因包括员工安全意识淡化、设备重启检查不到位、新员工未经培训上岗等,通过强化安全教育,能够有效提升全员安全素养,从源头上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为全年安全生产奠定基础。

节后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思想意识再强化

假期易导致员工出现“假期综合征”,表现为精神萎靡、操作随意,安全教育需重点强调“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通过事故案例警示,让员工深刻认识“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行为的严重后果,可选取某企业节后因员工未按规程操作引发机械伤害的案例,剖析思想松懈与事故的直接关联,引导员工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

(二)安全规程再培训

针对不同岗位特点,开展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复训,确保员工熟练掌握本岗位风险辨识、应急处置技能,对新员工、转岗员工严格执行“三级安全教育”(公司级、车间级、班组级),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对于特种作业人员,需核查其操作证书有效性,确保持证上岗,培训内容应结合最新法规标准(如《安全生产法》修订条款)及企业实际,避免“走过场”。

(三)设备设施再检查

节后复工前,设备设施因停用可能出现线路老化、润滑不足、部件变形等问题,安全教育需明确“先检查、后使用”原则,培训员工掌握设备开机前检查要点:如机械设备的防护装置是否完好、电气线路有无破损、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是否校验合格等,可编制《设备重启安全检查清单》,对照表格逐项确认,形成检查记录,对发现的隐患及时整改,严禁设备“带病运行”。

(四)风险隐患再辨识

针对节后生产任务变化、新工艺新设备投用等情况,组织全员开展岗位风险再辨识,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或安全检查表法(SCL),对作业过程中的风险点进行重新评估,更新风险管控清单,建筑施工企业需重点辨识深基坑、高支模、起重吊装等环节的风险;化工企业则需关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介质的泄漏风险,针对辨识出的重大风险,制定专项管控方案,明确责任人及管控措施。

(五)应急处置再演练

针对企业可能发生的火灾、触电、物体打击、有限空间窒息等典型事故,组织专项应急演练,演练前需明确演练流程、人员职责、疏散路线及救援装备使用方法;演练后进行总结评估,检验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优化应急处置流程,通过实战化演练,提升员工初期事故应急处置能力,避免因盲目施救导致事故扩大。

节后安全教育的实施形式

为确保教育效果,需采用多样化、互动式的培训形式:

  1. 集中授课与案例教学结合:通过PPT、视频讲解理论知识,结合典型事故案例进行深度剖析,增强警示效果。
  2. 现场实操与模拟演练:在作业现场开展设备操作规范演示,让员工亲身体验风险防控措施,如正确佩戴防护用品、使用检测仪器等。
  3. 知识竞赛与互动问答:组织安全知识竞赛、有奖问答等活动,激发员工学习积极性,巩固学习成果。
  4. 线上学习与线下考核:利用企业安全培训平台、微信群等线上资源推送学习资料,结合线下闭卷考试确保学习质量。

表:节后安全教育实施计划表示例
| 教育阶段 | 教育内容 | 实施方式 | 责任主体 | 完成时限 |
|----------------|---------------------------|-------------------|----------------|----------------|
| 全员动员 | 安全形势、事故警示 | 公司级大会 | 安全部 |复工前3天 |
| 岗位复训 | 操作规程、风险辨识 | 车间级培训+实操 | 各车间主任 |复工前2天 |
| 设备专项教育 | 设备检查要点、应急处置 | 现场演示+讲解 | 设备部 |复工前1天 |
| 考核评估 | 理论知识、实操技能 | 闭卷考试+现场提问 | 安全部+HR部门 |复工当天 |

安全教育的保障措施

  1. 责任落实:明确企业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将节后安全教育纳入年度安全生产考核,对未按要求开展教育或考核不合格的部门严肃追责。
  2. 资源保障:安排专项培训经费,配备教材、教具及防护用品,邀请安全专家或行业骨干授课,确保教育质量。
  3. 监督检查:安监局联合行业主管部门开展节后复工专项检查,重点核查安全教育记录、设备检查台账、员工培训档案等,对走过场、搞形式主义的单位依法查处。
  4. 持续改进:建立安全教育效果评估机制,通过员工反馈、事故统计等数据,动态优化教育内容和形式,形成“教育-评估-改进”的闭环管理。

相关问答FAQs

Q1:节后安全教育是否需要覆盖所有员工,包括临时工和实习生?
A1:是的,节后安全教育必须实现全员覆盖,包括正式员工、临时工、实习生及劳务派遣人员,根据《安全生产法》第二十八条,生产经营单位接收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学生实习的,应当对实习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提供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临时工作为临时用工人员,同样需经过岗前安全培训,掌握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置技能,严禁“未培训、先上岗”。

Q2:如何判断节后安全教育效果是否达标?
A2:教育效果达标需满足以下标准:①员工安全知识考核合格率≥95%;②能够准确辨识本岗位主要风险点及管控措施;③熟练掌握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及应急自救互救技能;④“三违”行为明显减少,现场安全管理秩序改善,安监局可通过抽查员工现场操作、询问安全知识、检查培训记录等方式进行评估,对未达标的企业责令限期补训,确保教育入脑入心。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