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教育局新政策

近年来,江西省教育厅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教育高质量发展目标,出台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和针对性的新政策,这些政策涵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等多个领域,旨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教育公平与质量,为建设教育强省奠定坚实基础。
基础教育:促进优质均衡发展
基础教育是教育体系的基石,江西省教育局新政策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差距,具体措施包括:
- 资源优化配置:通过“名校+弱校”“集团化办学”等模式,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和薄弱学校延伸,2025年,全省已组建教育集团200余个,覆盖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超千所。
- “双减”政策深化:严格落实“双减”要求,规范校外培训行为,同时提升校内课后服务质量,确保学生减负增效,政策要求学校开设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课程,包括艺术、体育、科技等,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 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加大公办幼儿园建设力度,2025年计划实现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60%以上,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
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
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江西省新政策聚焦职业教育改革,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 校企合作强化:鼓励职业院校与本地龙头企业共建实训基地,推行“订单式”培养模式,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与赣州市新能源企业合作开设“光伏技术”定向班,毕业生就业率提升至98%。
- 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实施“双高计划”(高水平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重点支持10所高职院校和30个专业群建设,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地方产业的能力。
- 终身学习体系构建:开放职业培训资源,面向社会开展技能培训,年培训规模计划突破50万人次,助力劳动者提升就业竞争力。
高等教育:强化内涵式发展
高等教育是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高地,江西省新政策着力提升高校办学水平,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 “双一流”建设推进:支持南昌大学等高校冲击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同时加强省属高校特色学科建设,如江西财经大学的数字经济、江西中医药大学的中医药等。
- 科研创新能力提升:设立省级科研专项资金,鼓励高校与企业联合攻关关键技术难题,2025年,全省高校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立项数同比增长15%。
-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行“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增设人工智能、储能科学与工程等新兴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
教师队伍建设:提升专业素养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江西省新政策从培养、引进、激励等多方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 师德师风长效机制: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职称评聘的首要条件,实行“一票否决制”。
- 教师培养培训:实施“国培计划”“省培计划”,每年培训教师10万人次,重点提升农村教师和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 薪酬待遇保障: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水平,并完善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
教育数字化:赋能智慧教育
为适应教育现代化趋势,江西省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
- 智慧校园建设:全省80%以上中小学建成标准化智慧教室,推广“三个课堂”(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共享。
- 教育大数据平台:建设省级教育数据中心,实现学生学籍、教学质量等数据互联互通,为教育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政策实施成效与展望
自新政策实施以来,江西省教育领域取得显著成效: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比例降至1%以下,职业教育与产业匹配度提升,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提高10%,江西省将继续深化教育改革,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相关问答FAQs
问:新政策如何保障农村教育质量?
答:江西省通过“集团化办学”“城乡学校结对帮扶”等方式,推动优质师资和课程资源向农村学校流动,提高乡村教师津贴标准,实施“银龄讲学计划”引进退休教师,并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化建设,确保农村学生享受优质教育。
问:“双减”政策下,家长如何配合学校减负?
答:家长应理性看待教育,不盲目报班,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兴趣爱好,加强与学校的沟通,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课后服务活动,共同营造轻松、高效的学习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