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学前教育政策法规近年来逐步完善,形成了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以《幼儿园工作规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基础,结合地方实际的多层次政策体系,这些政策法规旨在规范办园行为、提升保教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为河北省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政策法规的顶层设计与核心框架
河北省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的制定始终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原则,重点围绕“扩资源、强师资、提质量、促公平”四大目标展开,在顶层设计上,先后出台《河北省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实施方案》《河北省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等文件,明确到2025年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5%以上,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原则上达到50%的目标。
核心框架包括三个层面:一是规划布局要求各地将幼儿园建设纳入城乡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规划,确保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与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二是经费保障建立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重点向农村地区、薄弱园倾斜;三是规范管理明确幼儿园审批、收费、安全等环节的具体要求,杜绝“小学化”倾向。
关键政策内容及实施重点
(一)普惠性资源建设
为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河北省通过新建、改扩建公办园,扶持普惠性民办园等方式扩大普惠性资源,要求每个乡镇至少建设1所公办中心园,鼓励小学附设幼儿园独立办园;对普惠性民办园给予生均补贴和租金减免,2025年全省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2.3%,较2025年提升15个百分点。
(二)师资队伍培养与保障
政策明确幼儿园教师需具备相应资格,实行持证上岗制度,通过“幼师免费师范生”“特岗教师计划”补充农村师资,2025年全省幼师持证率达到92%,建立幼儿园教师工资保障机制,要求公办园教师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水平,民办园教师工资达到当地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水平。
(三)保教质量提升
严格执行“去小学化”规定,严禁教授小学课程内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开展保教工作,推行“幼小衔接”攻坚行动,建立幼儿园与小学双向教研机制;开展省级示范园评估,以评促建,目前已有省级示范园200余所,带动区域质量整体提升。
(四)安全与规范管理
制定《河北省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明确园长为安全第一责任人,落实“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防护体系,建立幼儿园收费备案制度,严禁收取与入园挂钩的赞助费、支教费等,2025年查处违规收费案例37起,退还违规金额230万元。
政策实施成效与未来方向
通过政策落地,河北省学前教育取得显著成效: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从2012年的67%提升至2025年的93.5%,城乡差距逐步缩小,但仍存在区域发展不均衡、部分民办园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
政策将聚焦三方面:一是推进优质均衡,通过集团化办园、城乡结对等方式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二是强化数字赋能,建设省级学前教育管理平台,实现动态监测与资源共享;三是完善监管机制,建立幼儿园质量评估体系,引入第三方评估,确保政策落地见效。
河北省学前教育政策法规要点速览
| 政策领域 | |
|---|---|
| 资源建设 | 新建小区配套园同步交付,乡镇公办中心园全覆盖,普惠性园覆盖率≥85% |
| 师资保障 | 幼师持证率≥90%,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或社平工资 |
| 保教规范 | 禁止“小学化”,游戏化教学,省级示范园评估常态化 |
| 安全管理 | “三防”体系全覆盖,收费备案制,违规收费“零容忍” |
FAQs
问:河北省普惠性民办园认定标准是什么?
答:普惠性民办园需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一是面向社会大众招生,收费标准符合普惠性要求(一般不超过当地同级别公办园收费的2倍);二是办园资质齐全,通过年检;三是自愿接受政府部门指导与监管,承诺保教质量达标,符合条件的民办园可享受政府生均补贴和税收减免等扶持政策。
问:家长如何判断幼儿园是否合规?
答:可通过“四查”核实:一查《办学许可证》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二查教师持证情况(可在“教师资格证官网”核验);三查收费标准是否公示且符合备案标准;四查园舍安全与卫生条件(如消防设施、食堂资质等),发现问题可向当地教育局或12345政务服务热线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