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苑双语网

南京学前教育新政策3月实施?普惠园学位会增多少?

南京市近年来持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学前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起点,其发展质量直接关系到儿童成长与社会公平,为破解“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推动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南京市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从资源供给、师资建设、保教质量、监管机制等多维度发力,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质量优良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南京市学前教育新政策

扩大普惠资源,优化布局结构

新政策明确要求“以县为主”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重点扩大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供给,通过新建、改扩建幼儿园,支持企事业单位、高校、街道办园,并将符合条件的小学附属幼儿园独立办园,力争到2025年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0%以上,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65%,针对“二孩”“三孩”政策带来的入园需求,政策要求在人口密集区域优先规划配建幼儿园,确保教育资源与城市发展同步匹配,南京市教育局联合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出台《幼儿园空间布局专项规划》,明确新建小区需按千人学位数配建幼儿园,并移交教育部门统一管理。

强化师资建设,提升专业素养

师资是学前教育质量的核心保障,新政策提出“保育教育并重”原则,要求幼儿园教职工与幼儿配比不低于1:7,每班至少配备2名专任教师和1名保育员,实施“名园长”“名教师”培养计划,每年投入专项经费用于教师培训,重点提升教师科学保教能力、家园共育水平和应急处理技能,针对民办园师资流动性大的问题,政策明确要求民办园与教师签订劳动合同,保障其薪酬待遇和社会保险,并将教师稳定性纳入民办园年检评估指标,南京还建立了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系统,通过“名师工作室”“城乡结对帮扶”等方式,促进优质师资资源共享。

规范保教行为,聚焦质量提升

为纠正“小学化”倾向,新政策强调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要求幼儿园严格按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设计课程,不得教授小学知识内容,南京市教育局组织开发了“南京市幼儿园课程资源库”,提供游戏化、生活化的活动方案供幼儿园选用,并定期开展“保教质量评估”,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幼儿园环境创设、活动组织、幼儿发展等进行综合评定,政策还要求幼儿园建立幼儿成长档案,记录儿童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的发展情况,为个性化教育提供依据。

健全监管机制,保障安全规范

安全是学前教育的底线,新政策要求幼儿园严格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完善食品安全、消防安全、传染病防控等管理制度,每学期至少开展2次应急演练,建立“互联网+监管”平台,对幼儿园食堂监控、人员资质、经费使用等进行实时监控,并向家长开放查询端口,针对民办园收费问题,政策明确普惠性民办园收费标准实行政府指导价,并要求其公示收费项目和退费办法,接受社会监督,南京市还建立了学前教育督导问责机制,对资源供给不足、保教质量低下、安全责任不落实的地区和园所进行通报批评和限期整改。

南京市学前教育新政策核心措施一览表

重点领域 具体措施 目标指标
普惠资源供给 新建改扩建幼儿园,支持多元办园,移交小区配套园 2025年普惠园覆盖率90%,公办园占比65%
师资队伍建设 配比达标,专项培训,保障民办园教师权益,实施名师培养计划 教师持证率100%,年培训覆盖率100%
保教质量提升 纠正小学化,开发游戏化课程,建立质量评估体系,完善幼儿成长档案 课程方案合格率100%,家长满意度95%以上
安全监管机制 落实安全责任,建立“互联网+监管”平台,规范民办园收费,强化督导问责 安全事故零发生,收费规范率100%

FAQs

问:新政策对民办幼儿园的支持有哪些?
答:新政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生均经费补贴”“租金减免”等方式支持普惠性民办园发展,同时要求教育部门在师资培训、教研指导、评优评先等方面与公办园一视同仁,对转型普惠性民办园的社会资本办园,给予一次性奖补,降低其运营成本。

问:如何确保幼儿园保教质量落到实处?
答:南京市建立了“市-区-园”三级质量监测体系,通过日常观察、家长反馈、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对幼儿园进行动态考核,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开,并与幼儿园评优评先、收费标准调整、财政补助直接挂钩,形成“质量提升-激励保障-质量再提升”的良性循环。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