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苑双语网

2025年H7N9禽流感高发季,如何做好日常预防?

预防H7N9禽流感常识

H7N9禽流感是由甲型H7N9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感染人类,也可感染禽类,该病毒主要通过受感染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排泄物传播,人类多因接触受感染的活禽或污染环境而感染,为有效预防H7N9禽流感,需掌握以下关键常识。

预防h7n9禽流感常识

了解H7N9禽流感的传播途径

H7N9禽流感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

  1. 活禽接触传播:直接接触受感染的活禽(如鸡、鸭、鸽子等)或其分泌物、排泄物。
  2. 环境接触传播:触摸被禽类粪便或分泌物污染的物体表面,再触摸口、鼻、眼等黏膜部位。
  3. 有限的人传人:目前证据表明,H7N9病毒尚不具备持续人传人的能力,但个别家庭聚集性病例可能因密切接触导致有限传播。

日常预防措施

避免接触活禽

  • 尽量避免前往活禽市场或养殖场,若必须前往,需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
  • 不购买、不食用病死禽或来源不明的禽类产品。
  • 儿童、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者(如慢性心肺疾病、糖尿病等)应避免接触活禽。

注意个人卫生

  • 勤洗手:接触禽类后、饭前便后、处理生禽肉后,需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洗手,或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
  • 避免触摸口鼻眼:未洗手前,避免用手触摸面部,尤其是眼、鼻、口等黏膜部位。
  • 咳嗽礼仪: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避免飞沫传播。

食品安全

  • 生熟分开:处理生禽肉时,需使用专用刀具和砧板,避免与熟食交叉污染。
  • 彻底煮熟:禽肉、禽蛋等需彻底煮熟煮透,中心温度应达到70℃以上,避免食用半生不熟的禽类产品。
  • 安全购买:选择正规市场购买经检疫合格的禽类产品,避免购买活禽自行宰杀。

高风险人群防护

以下人群感染H7N9后重症风险较高,需加强防护:

  • 60岁以上的老年人;
  • 有慢性基础疾病者(如哮喘、慢阻肺、心脏病、糖尿病等);
  • 免疫功能低下者(如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艾滋病患者等)。

建议高风险人群尽量避免活禽接触,若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禽类接触史。

出现症状及时就医

H7N9禽流感潜伏期一般为7天以内,典型症状包括:

  • 高热(体温≥38℃);
  • 咳嗽、咳痰,可伴有胸闷、呼吸困难;
  • 头痛、肌肉酸痛、乏力等全身症状。

若出现上述症状,尤其是接触活禽后,应立即:

  1. 就医时佩戴口罩,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2. 主动告知医生禽类接触史或可疑暴露史;
  3. 配合医生进行早诊早治,早期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可降低重症风险。

禽类养殖与销售人员的防护

从事禽类养殖、运输、销售、宰杀等人员需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 穿戴防护装备:工作期间佩戴N95口罩、手套、工作服,必要时佩戴护目镜。
  • 定期消毒:对养殖场、运输工具、销售摊位等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可使用含氯消毒剂或过氧乙酸。
  • 健康监测:每日监测自身健康状况,如出现发热、呼吸道症状,应立即停止工作并就医。
  • 疫苗接种:建议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以减少流感病毒与禽流感病毒混合感染的风险。

公共场所与社区防控

  1. 市场管理:活禽市场应严格落实“1110”制度(一日一清洗、一周一大扫、一月一休市、活禽零存栏),定期进行环境采样监测。
  2. 社区宣传:通过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渠道普及H7N9防控知识,提高居民自我防护意识。
  3. 病例管理:对确诊病例应及时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防止疫情扩散。

H7N9禽流感与其他流感的区别

H7N9禽流感与季节性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均属于呼吸道传染病,但存在以下区别:

特征 H7N9禽流感 季节性流感
病原体 甲型H7N9流感病毒 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
传染源 主要为受感染的禽类 人传人为主
易感人群 多为活禽接触者,老年人及基础病患者易感 人群普遍易感
重症率 较高,可达30%-40% 较低,多为轻症
治疗药物 奥司他韦、帕拉米韦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等

常见误区解答

  1. “吃煮熟的禽肉会感染H7N9”
    错误,H7N9病毒不耐热,70℃加热30分钟即可灭活,彻底煮熟的禽肉、禽蛋可安全食用,无需担心感染。

  2. “H7N9可以通过空气传播”
    错误,目前H7N9病毒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尚未证实存在空气传播(如飞沫核传播),但密闭空间内可能因气溶胶导致有限传播。

相关问答FAQs

Q1: 接种流感疫苗能否预防H7N9禽流感?
A1: 流感疫苗主要预防季节性流感,对H7N9禽流感无直接预防作用,但接种流感疫苗可减少流感病毒与禽流感病毒混合感染的风险,降低重症发生概率,建议高风险人群每年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

Q2: 家中养鸡鸭如何预防H7N9?
A2: 家中养禽需注意以下事项:① 保持禽舍清洁卫生,定期清理粪便并消毒;② 避免儿童、老人接触禽类;③ 处理禽类时佩戴手套和口罩,事后彻底洗手;④ 发现禽类异常死亡及时报告畜牧部门,不自行处理。

通过科学认识和有效防护,可大幅降低H7N9禽流感感染风险,若出现可疑症状,务必早诊早治,切勿延误病情。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