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苑双语网

2025年慢性支气管炎最新常识有哪些?这5点患者必知!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支气管黏膜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该病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造成较大影响,了解慢性支气管炎的基本常识,对于疾病的预防、治疗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慢性支气管炎有哪些常识

慢性支气管炎的定义与病因

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等反复发作为主要特征,每年发作持续3个月,连续2年或以上,并排除其他已知原因的慢性咳嗽,其病因复杂,多与以下因素有关:

  1. 吸烟:吸烟是慢性支气管炎最重要的致病因素,烟草中的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会损伤支气管黏膜,削弱其清除功能,导致炎症反复发作。
  2. 空气污染:长期暴露于粉尘、化学气体、雾霾等环境中,会刺激呼吸道,引发或加重支气管炎。
  3. 感染因素:病毒、细菌等感染是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重要诱因,常见病毒包括流感病毒、鼻病毒等,细菌则以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为主。
  4. 其他因素:如免疫功能低下、气候变化、过敏反应、遗传因素等,也可能参与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生发展。

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

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可分为缓解期和急性发作期,具体症状如下:

  1. 咳嗽:长期反复咳嗽,晨间咳嗽明显,夜间有阵咳或排痰咳嗽。
  2. 咳痰:痰液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泡沫性,急性发作期痰量增多,可转为黏脓性或黄色脓性痰。
  3. 喘息或气急:部分患者可伴有喘息,活动后气急明显,严重者静息状态下也感呼吸困难。
  4. 体征:急性发作期可闻及两肺散在干、湿啰音,喘息型患者可闻及哮鸣音。

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需结合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同时需排除其他类似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等。

  1. 诊断标准

    • 反复咳嗽、咳痰或伴喘息,每年发作至少3个月,连续2年或以上。
    • 排除其他心肺疾病(如肺结核、尘肺、心脏病等)引起的类似症状。
  2. 辅助检查

    • 肺功能检查:表现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如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降低、FEV1/FVC(用力肺活量)比值下降。
    • 胸部影像学检查:X线或CT可见肺纹理增粗、紊乱,部分患者可见肺气肿征象。
    • 痰液检查:急性发作期可见中性粒细胞增多,培养可明确病原菌。

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与管理

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目标是缓解症状、减少急性发作、延缓疾病进展,治疗措施包括:

  1. 急性发作期治疗

    • 抗感染治疗:根据病原菌类型选择敏感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等。
    • 祛痰镇咳:使用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等药物促进痰液排出,避免强力镇咳。
    • 平喘治疗:喘息明显者可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如β2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抗胆碱能药物(异丙托溴铵)等。
  2. 缓解期治疗

    • 戒烟:戒烟是延缓疾病进展的最有效措施。
    • 避免诱因:远离空气污染、过敏原等刺激因素。
    • 药物治疗:长期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必要时吸入糖皮质激素。
    • 康复治疗:包括呼吸功能训练、氧疗、营养支持等。
  3. 并发症防治

    慢性支气管炎可并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心病、呼吸衰竭等,需定期监测肺功能、心电图等,及时处理并发症。

慢性支气管炎的预防

预防慢性支气管炎的关键在于减少危险因素暴露,具体措施包括:

  1. 戒烟限酒:吸烟者应尽早戒烟,避免二手烟暴露。
  2. 改善环境:减少空气污染暴露,雾霾天外出需佩戴口罩,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3. 增强免疫力: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度运动,预防呼吸道感染。
  4. 接种疫苗: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降低感染风险。
  5. 定期体检:高危人群(如长期吸烟者、老年人)应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早发现早干预。

慢性支气管炎的饮食与生活调理

合理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至关重要:

  1. 饮食调理

    • 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如瘦肉、鱼类、蛋类、新鲜蔬菜水果,增强机体抵抗力。
    • 避免刺激性食物:辛辣、生冷、油腻食物可能刺激呼吸道,应尽量避免。
    • 多饮水:有助于稀释痰液,促进排痰。
  2. 生活调理

    • 保暖防寒:气温变化时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感冒。
    • 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改善肺功能,但需避免剧烈运动。
    • 心理调节:保持乐观心态,避免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慢性支气管炎的分期与严重程度评估

为了更好地指导治疗,临床上常将慢性支气管炎分为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并根据症状和肺功能评估严重程度:

分期 特点
急性发作期 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加重,痰量增多或呈脓性,可伴有发热等感染表现。
缓解期 症状轻微或基本消失,病情相对稳定。

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主要依据肺功能检查(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和急性发作频率评估。

相关问答FAQs

Q1:慢性支气管炎会发展成肺癌吗?
A:慢性支气管炎本身不是肺癌,但长期的支气管炎症可能增加肺癌风险,吸烟是两者的共同危险因素,因此戒烟对降低两种疾病风险均至关重要,建议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定期进行胸部影像学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肺部病变。

Q2: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需要长期吸氧吗?
A:并非所有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都需要长期吸氧,仅在出现低氧血症(如动脉血氧分压<55 mmHg)或慢性呼吸衰竭时,才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长期家庭氧疗,吸氧可改善组织缺氧,提高生活质量,但需注意氧流量和时间,避免氧中毒。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