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梅苑双语学校-诗词好句网

扬州梅苑双语学校-诗词好句网

宦 紫阳县城溯江上约20千米的“凤凰茶”
2024-01-28

经过雨水冲洗的焕古焕然一新,青石台阶也流露出了历史的痕迹,河中流水也在缓慢地讲述着过去的故事……

从紫阳县城沿汉水溯江而上约20千米,有一古镇,名为焕古镇,其原名为“宦姑滩”,后更名为“焕古”。下了船,轻轻地走上古老的台阶,在不远处我们就可以看到一块古碑。宦姑滩义渡碑立于清咸丰戊午年蒲月,原刊于宦姑滩古渡口石崖中,1991年,火石岩水电站蓄水发电,淹没原址,迁址于此。碑文记载清道光、咸丰年间,张氏夫妇、王氏夫妇捐钱、田产用于义渡。详细记述了田产明细,所捐田产收入用于渡船维修及船工工资。过往行人不收船费。嘉言义行,感人至深。

品着紫阳茶,沿着古老街道缓步而行,倾听着历史的演变过程。相传很久以前,有个官宦人家的女儿刘冬姐,其父亲被诬陷含冤而流离失所。后被救出,辗转至紫阳县葡萄渡,在东明庵(鸿恩寺)研习佛法,法名“远香”。偶然间将山野茶树移到庵内精心栽培,并专习制茶技术,所制之茶,具有提神醒脑之疗效。后将茶树栽植和制茶技艺传授乡邻,受到百姓的爱戴。乡邻也为感激其赠茶技艺,便尊称为宦姑,久而久之便有了宦姑滩这一名字。

后来,此茶传至京城,皇上品用后,顿觉神清气爽,啧啧称赞,惊叹茶香超乎寻常。见其形似凤凰起舞,且形态曼妙,于是御封为“凤凰茶”,定为贡茶,广为培植。听闻此女身世,且得知缘由后,次早当朝对那转送茶叶的朝臣降旨,召刘冬姐进宫封侯,并为她已被诛杀的父亲沉冤昭雪。刘冬姐进京后,羽化成仙。当地百姓为了纪念她,把葡萄渡(乌鸦渡)改称“宦姑滩”。后来设镇,名为“焕姑镇”。新中国成立后,又将“焕姑镇” 易名为“焕古镇”,寓含去旧迎新,勃勃向上之意,此名沿用至今。

过了码头,沿着青色台阶缓缓向前,朱红色的门窗被慢慢拨开,里面透出粉粉的小脸蛋,一双玉手伸出正向远方来的客人打招呼,似乎说着你们辛苦了,欢迎来焕古观光旅游等话语。走近门前,木牌匾上挂着“古镇奉茶室”几个大字,细看里边,几张桌椅、一把茶壶、数个茶杯,摆列在桌子上。炎热的仲夏,热情的紫阳人也会邀请你进去喝杯茶歇歇脚。

一把茶壶,装入二两茶叶,静泡几分钟,倒入碗中,茶叶也由细针形展开为绿绿的嫩叶,水也散发着淡淡的香味……

旧时的宦姑滩,由于靠近汉江边,水运方便,商贸发达,紫阳茶因独特的生长环境而畅销全国。解放前夕,写有“紫邑宦镇”的焕古茶,也是通过码头、轮渡等流传于全国各地。随着水电站的建成,陆路交通的兴起,水路交通也逐渐衰微,古镇也是日渐衰微。

真正的好茶是越品越香,然而古镇亦是如此。一座山,一条河,一个古镇,因为独特,才被记住。经过历史的冲洗与文化的沉淀,焕古镇也再次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气息。

品完茶,拾阶而上,一座古老的、有历史的土坯房拨开了新的面纱。土黄色的外墙在烈日的照耀下更是散发出泥土的气息,露出的椽子上面挂着焕古茶的小旗子,青色的石板瓦诉说着房屋的历史。可是寻找了好久,也没见主人在家,故而不能详细了解这座古屋的历史由来了。

青砖外墙,朱漆门窗,雕花实木走廊,仿古木柱整齐地站列在古镇中央,焕古茶的旗子在风中飘荡,向远方的客人招手。华丽的转过街角,来到了古镇中心,一幅大约三四米的青铜色壁画在描述着官宦人家女儿刘冬姐在此潜心研习佛经,精心栽培茶苗,入贡朝廷,造福乡邻的故事。

夕阳在向我们招手,示意着我们这些远方来的客人该回家了,落日的余晖也为这座古镇铺上了一层金色。

实习记者 翟本荣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