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梅苑双语学校-诗词好句网

扬州梅苑双语学校-诗词好句网

丰邑坪是宦氏一门光宗耀祖的事
2024-01-28

宦状元的故事

保康人素来喜欢开玩笑,拿别人祖上的名讳骂人,比如骂姓宦的叫“宦状元”,骂姓屈的叫“屈大馍”,骂姓赵的叫“赵摸鱼”,骂姓邓的叫“邓斑鸠”。殊不知这些骂人的称呼都有一个典故,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段历史,记载着这个家族的兴盛衰替。只是,骂姓宦的实在说不上骂人,宦状元是宦氏一门光宗耀祖的事。那么,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请随小编一起往下一探究竟。

丰邑坪位于昭君故里兴山县香溪河上游古夫河中段,又名封侯坪,为古高阳城。春秋时,为楚封地。屈原《楚辞》:“帝高阳之苗裔也,朕皇考曰伯庸。”《方舆论要》载:“高阳城在兴山县西,今丰邑坪其故地也。”据同治版《兴山县志》载,汉景帝以三弟文才武略深得朝野敬重,随视为患,封侯于此,故名封侯坪,又名丰邑坪。此坪四周是连绵起伏的高山,似九条活跳的蛟龙,朝迎着坪正中心兀起的大土包,呈九龙戏珠之象。通向外界唯有东西南北四个山口,曰:古洞口、书洞口、寒溪口、麦仓口。有风水先生断定:这里不出天子,也要出王侯,不出王侯,也要出状元。果然,宋徽宗年间,才子宦谷珍,就出生在这里。宦氏老家江西省吉安县大槐树,宦静于北宋初年迁居丰邑坪(今兴山县古夫镇城堡村),谷珍乃宦静之子。

谷珍生得眉清目秀,举止文雅,加之天资聪明,口齿伶俐,所以深得父母和乡邻的喜爱。年方四岁,其父就送于方先生私塾启蒙读书。谷珍学一知二,过目不忘,聪明好学,深受方先生的器重和乡邻的称赞。是时父母年事已高,为供儿子读书,只好变卖家产,搭棚简居,只望儿子金榜题名。

方先生的女儿梅儿与谷珍同庚,生得美貌端正,是谷珍儿时的玩伴,方先生视若掌上明珠,自幼教以诗书。看看已到二八之年,梅儿出落得更加美丽动人,加之知书达理,贤淑大方,方先生更是喜在心头。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远近前来提亲的豪门大户络绎不绝,无奈方先生以种种借口谢绝,总是不允。原来方先生想着谷珍才智超群,气度非凡,有心成就这对天生姻缘。于是,他就将这番心意有意透露给宦静夫妇。宦静夫妇自然满心欢喜,谷珍当然更是喜不自胜。宦静夫妇随即央媒提亲,方先生夫妇自是满口答应,梅儿更不必说,早已饮蜜在心。很快,新人玉成。

六年后,谷珍已是三个孩子的爸爸,乡试、会试都是头名举子。

1124年,谷珍在方先生和家人,特别是妻子梅儿的鼓励下启程进京科考。谷珍一路晓行露宿,跋涉数月,来到京城,正好赶上科考佳期,笔试一举点中状元。皇帝很高兴,要亲自看看这个金科状元,随召见谷珍。

谷珍气宇轩昂又温文尔雅地跪在皇帝面前,口呼万岁,皇帝见谷珍生得眉清目秀,一表人才,加之满腹经纶,正是三公主的如意郎君,皇家驸马。随问:

“书生家居何方?”

谷珍答道:“仙山仙水香溪畔,九龙下海正中间。春到百花争艳,更有鲤鱼闹莲。秋迎黄金遍地,冬至瑞雪接天。”

“进京走了多远的路程?”

“书生走得忙,没带尺来量,只知道前头的路越走越短,后面的路越走越长。”

皇帝一听,来了兴趣,于是又问:

“家居如何?”

谷珍答道:“住的房屋千柱落地(即落地窝棚),风扫地,月点灯,滚轱辘子自开门;(注:因在窝棚居住,风一来就将地上的垃圾吹跑了;月亮从棚顶上照进来,就像点着的灯火;两扇柴门被风一吹就自行开了。)

“家里七十几人做饭,八十几人弄柴;(注:七十几岁的老母亲做饭,八十几岁的老父亲弄柴。)“河里两只船,不够吃油盐。(两只船指两只鸭子,靠鸭子下蛋挣点油盐钱。)”

“吃的是黄金玉米加银轱辘小蒜;(“黄金玉米”指“粟谷”,“银轱辘小蒜”指“野韭菜”。)

皇帝龙颜大悦,要招谷珍为驸马,许配三公主。谷珍吓得面如土色,连忙叩头,口称:“万岁,臣不敢从命,臣已有妻室儿女。”皇帝哪里肯听?谷珍只好又求道:“万岁,臣要求报知父母,亲见公主。”

皇帝准奏。

等到见了公主,谷珍发现公主精神不爽,面无光泽,加之屈身施礼异样。因此断定公主已有身孕三月,随即奏明皇上。皇上大怒,遂将公主剖腹验尸,果然有孕。

皇帝忍着怒气,令谷珍衣锦还乡。等谷珍走到离家乡不远的峡谷时,被两个“强盗”杀害。大家都知道,这“强盗”是奉着圣旨而来的。

谷珍的随行伴当即雇人将谷珍的尸首运回。没走多远,天上乌云密布,倾时雷电交加,大雨倾盆,运夫只好放下尸首避雨。不想那大雨直下了一天一夜,等伴当和运夫雨过天晴去继续搬尸时,哪里还有尸首?谷珍的尸体已经被淤土掩埋,堆起了一个小土包。人们说,宦状元感动了上苍,天葬了。后因此地葬了宦夫子,随取名夫子岩。有风水先生说,要得宦家发,除非红岩塌;要得宦家兴,除非红岩崩。

据说,皇上杀了宦状元,怒气未消,誓曰:王不为王,宦不为官。果然,自宦状元后,宦氏未出过上品的官员。

谷珍有三子:古臣,古风,古名。他们害怕满门犯抄,随即外迁,古臣迁远安,古风迁受阳(今马桥中坪),古名迁安阳(今房县安阳坪)。后世将“宦”改作“奂”、“缓”、“桓”、“郇”等, 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还原为“宦”。

民国年间,国民党七十五军驻扎在兴山夫子岩,军长听当地人讲述了宦状元的故事,顿生怜才之心,特请工匠为奂状元修坟立碑,以资纪念。(搜集整理/向宗山 编辑/邓龙金)

上世纪七十年代,兴山修通到古夫镇(因古时出了宦夫子而得名,驻丰邑坪)的公路,将红岩炸崩。有人预言:宦氏将兴旺发达。果然,马桥宦氏不但人丁兴旺,而且都富有小康,不少还是腰缠万贯的大老板,还有好几个当上县局局长。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