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梅苑双语学校-诗词好句网

扬州梅苑双语学校-诗词好句网

海陆风 高考地理专业术语汇总,你了解多少?(收藏)
2024-01-27

一、水循环和洋流类

常见地表水用语:淡水资源、河川径流、冰川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

常见水循环用语: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地表径流、资源型缺水、水质型缺水。

常见洋流用语:风海流、季风环流、寒流、暖流、渔场、增温增湿、降温减湿。

常见地域分异用语: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分异基础:热量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分异基础:水分

二、地理区位类

常见农业区位因素用语:

自然因素:地形、土壤、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生长期)、水源(灌溉水源)等。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运输、政策、劳动力、科技、工业基础等。

常见工业区位因素用语:

自然因素:位置(地缘、交通位置)、土地、水源等。

经济因素:农业基础、原料、燃料、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资金、地价等。

社会因素:政策、个人偏好、工业惯性、社会协作条件、国防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历史条件等。

常见城市区位因素用语:

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河流等。

社会经济因素:自然资源、交通、政治、军事、宗教、科技、旅游等。

三、高考地理专业术语汇总

1.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

2.植被类型:森林、草原、荒漠。

3.农业地域类型: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如亚洲)、商品谷物农业(如美国)、现代混合农业(如澳大利亚)、 大牧场放牧业(如阿根廷)、乳畜业(如西欧、美国五大湖周围)。

4.农业区位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市场、交通、科技、政策。

5.耕地类型:水田、旱地。

6.耕作制度:一年一熟、一年两熟、两年三熟。

7.农业(结构)生产部门: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8.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

9.工业区位因素:土地、资源、劳动力、交通、市场、技术、政策。

10.工业类型:原料指向型工业、市场指向型工业、动力指向型工业、技术指向型工业、劳动力指向型。

11.交通运输方式:铁路、公路、水运(河运和海运)、航空、管道运输。

12.人口增长模式:原始型(“高高低”)、传统型(“高低高”)、现代型(“三低”)。

13.城市外部形态(城市地域形态或城市空间形态):团块状、组团状、条带状或放射状。

14.城市空间结构:同心圆、扇形、多核心模式

15.城市的布局形态:集中紧凑式、分散疏松式。

16.城市功能区: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17.城市化问题: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

18.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温带(中国还可细分为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亚寒带、寒带。

19.干湿地区划分: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20.陆地地形类型: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盆地.

21.我国14大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同学解答地理试题时所呈现的错误,有各种各样的表现,或文不对题答非所问,或似事而非模棱两可。今天综合整理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其中没有弄清概念是一个重要因素,误解概念不仅影响听课理解,还直接关系到思考做题。以下是高中地理最常见的几个地理概念,供大家学习理解!

1、水资源、水利资源与水力资源

水资源:广义的水资源是指地球表层可供人类利用的水,狭义的水资源则是能为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

水利资源:指能被人类控制或基本控告的应用于灌溉、给水、发电、航运、养殖等方面的用水。近年来常以“水资源”一词替代,包括“水利资源”。

水力资源:水利资源的范畴通常指天然河流或湖泊、波浪、洋流所蕴藏的动能资源。

2、地壳、软流层与岩石图

地壳的范围是在地表以下、莫霍界面以上。

软流层位于地幔上部,在地下约60千米—250千米至400千米处。

岩石圈则从软流层以上直到地表。三者的关系可表示为:岩石圈=地壳十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

3、阵风、盛行风和焚风

阵风指短时间内风向变动不定,风速强弱变化剧烈的风;盛行风即某一时期广泛流行某一种风向的风如季风,也叫主导风;焚风指沿山坡向下吹的热而干的风,空气比较干燥,受其影响易发生森林火灾。

4、冲积平原、三角洲和冲积扇

冲积平原指河流携带泥沙进入低平地区堆积而成的平原;由三角洲发展而成的平原叫三角洲平原,常位于河流注入海洋或大湖地区;山地河流出口处的扇形堆积地貌为冲积扇。

5、地形、地势和地质构造

地形指地表形态,一般看作地貌的同义词,表现为五种不同的地形种类;地势为地表起伏大势,如我国地势大致西高东低;地质构造指地壳及组成它的地质体(岩层、岩体)的空间展布和形态特征,如褶皱、断层。

6、汛期和凌汛

汛期指江河由于流域内季节性降雨或冰川积雪融化引起定时性水位上涨的现象,因发生时期及原因不同,可分为春汛、伏讯、秋讯、凌讯等。凌汛比较特殊,一般出现在化冻期,河道里的冰凌对水流的阻力作用而引起的涨水现象,常发生在温带从纬度较低流向较高的河段上。

7、海陆风、季风与季风气候

海陆风是由海陆之间的气压日变化而引起的,仅出现在滨海地区,是一日之内风向转变的现象。季风是由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所导致的海陆之间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或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而引起的一种大范围盛行的、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的风系。但有季风的地区不一定就形成季风气候,只有在海陆对比显著、风向变化明显的热带、副热带和温带大陆东岸的季风区才是季风气候。

8、矿物、矿产与矿床

矿物是形成矿产和矿床的物质基础,矿物不等于矿产,只有当有用矿物富集起来达到工农业利用要求时才称为矿产。有矿不一定就叫矿床,只有矿产的富集地段才称为矿床。矿产是岩石形成过程中形成的,矿床则在一定地质作用下才能形成。

9、地质作用、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

地质作用是指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壳表面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地壳运动仅是内力作用的重要表现形式,而地壳中的各种地质构造基本上都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的足迹和证据。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10、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

前者是未改变定居地的人口移动。如民工流动、旅游和度假等。后者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在地区之间作永久或半永久的居住地的变动。二者的区别表现在是否有较长时间变动居住地。

11、环境容量与环境承载量

前者是对污染物而言,是指环境对污染物的最大允许量。而后者是对人口而言,指一定区域内的自然资源所能养活的人数。

12、领土、国土与国土资源

领土和国土都是从国家主权的角度指一国主权管辖的也域空间。但领土是国家享有完全排他性主权的部分。国土除领土外,还包括国家享有管理和使用权利但不具有绝对占有权的海洋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等部分,国土资源指一个国家主权管辖范围内的一切资源的总和。广义的国土资源是指国家的全部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口资源和社会经济贷源。

13、昼夜现象、昼夜更替与昼夜长短

昼夜现象是指由于地球是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而引起地表向日的一半明亮,对应的另一半黑暗的现象。

昼夜更替是由于地球自转而使地球产生的白昼与黑夜以一个太阳日(24小时)为周期的交替现象。

昼夜长短是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球公转引起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使除赤道外的各纬度昼夜长短产生周年变化的现象。

14、节气与季节

节气:是根据天气和物候的演变情况确定的,以太阳在黄道上运动15°为划分标准,一个回归年有24个节气。

季节:是根据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情况确定的,以太阳在黄道上运动90度为划分标准;二者在一定程度上都反映了一年中寒来暑往及物候的变更情况。

学好地理要知道75个地理名词

1、环境:是相对主体而言的。那些围绕着主体、占据一定空间、构成主体存在条件的诸种物质实体或社会因素,就是该主体事物的环境。

2、地理学:就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科学。

3、地理环境: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是由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相互重叠、相互联系所构成的整体。

4、超外圈(或磁层、磁圈):向外扩展到外围空间的磁力线所构成的地球外部磁场。

5、外圈(或大气圈):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大量气体集聚在地球周围所形成的包层,自上而下分为散逸层(扩散层)、电离层(暖层)、中间层(高空对流层)、平流层、对流层。

6、地球表层: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交错重叠、互相渗透的复杂综合体。

7、不连续面:地震学家把对地球深处地震波传波速度发生急剧变化的地方。

9、康拉德面:地胯铝层与硅镁层之间的不连续面(或间断面)。由地震学家康拉德发现。

11、莱曼面:内、外地核之间的不连续面(或间断面)。1936年由丹麦地震学家莱曼女士发现。

12、上下成层的组合形式:在高空和地球深部的地圈,其层内理化性质较为一致,圈层之间的关系较为简单,表现为上下成层的组合形式。

13、相互交织的组合形式:在海陆表面附近的大气圈(下部)、水圈、岩石圈(上部)和生物圈则表现为相互交织的组合形式。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14、自然地理要素: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庞大的物质系统。其组成包括自然地理环境的各种物质以及在能量支配下物质运动所构成的各种动态体系,即自然地理要素。

15、部门自然地理学:研究组成自然地理环境某一要素的自然地理学的分支学科。

16、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综合特征的自然地理学的分支学科。

17、区域自然地理学:研究一定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某个组成要素和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特征。

18、天体:宇宙中各种星体和星际物质的总称。肉眼可见的天体有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慧星、流星等。

19、恒星:由炽热气体(等离子体)构成的,能自行发光发热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

20、光年:光在真空中一年时间所走过的距离称为1光年。1光年=94605×108(亿)Km=3×108m/s(光速)×365天/年×24小时/天×60分/小时×60秒/分。

21、秒差距:恒星周年视差为l"时的恒星距离叫做1秒差距。如图2.1所示:当星日连线和星地连线的最大张角为1"时,该星日距离长度定义为1秒差距。

22、变星:在较短的时间内(几年或更短)亮度发生明显变化的恒星。

23、几何变星:是指两颗星的几何位置发生变化,即二者相互遮掩而引起亮度变化的星,又称为食变星。

24、脉动变星:是由于恒星的体积作周期性的膨胀和收缩而引起亮度变化的变星,约2/3的变星属此类。

25、爆发变星:是因为恒星本身的爆发现象而引起亮度突然变化的变星,如新星和超新星。

26、新星:光度在几天内突然增加9个星等以上,亮度增大几万倍至几百万倍的变星。

27、超新星:若光度增加更大,亮度增大到1000万倍至l亿倍以上的变星。

28、中子星:是指由中子组成的恒星。

29、脉冲星:就是具有强磁场的快速自转的中子星。

30、黑洞:巨大质量高度集中在很小的体积内,密度极大,引力大到任何物质无法逃脱,辐射也被禁锢出不来的天体。黑洞不发光,但可根据其强大的引力场,推测它的存在。目前认为可能是黑洞的天体是天鹅座X-1。

31、银河系:是指太阳所在的整个星系,是比太阳系更高层次的庞大天体系统,是由构成银河系的气体、尘埃、恒星、星团以及星云所组成的密集区。

32、宇宙年:太阳以3万光年为半径绕银心作圆周运动,旋转速度约250km/s,周期约2.5亿年,称为一个“宇宙年”。

33、河内星云(简称星云):由银河系内的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的看似云雾状的天体。如猎户座大星云等。

34、河外星云或河外星系:在银河系以外,类似银河系的庞大的恒星集团,由于它们距离太遥远,看上去也是云雾状天体,称为河外星云或河外星系。如仙女座大星系等。

35、本星系群:以银河系为中心,半径为300万光年的空间,包含约40个星系组成的星系群体。除银河系之外,仙女座大星系、三角星系、大小麦哲伦星系等,都是本星系群的成员。

36、红移:天体光谱中某一谱线相对于实验室光源的比较光谱中同一谱线向红端的位移,这一现象叫天体光谱的红移,简称红移。

37、太阳系:由中心天体太阳及其巨大引力作用下,环绕太阳运行的行星、卫星、小行星、慧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所组成的天体系统。

38、行星:在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近似球状的天体。在太阳周围分布着九大行星。

39、卫星:围绕行星运动的天体。

40、人造天体:当今天空中运行的人造卫星、宇宙火箭、行星际飞船和空间实验室等,统称人造天体。

41、小行星:沿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小天体。数以万计的小行星分布在火星和木徐道之间,构成小行星带。少数小行徐道可伸入到木星和土星之间。在地球周围空间也有极少量的小行星在运行着。

42、慧星:呈现云雾状的独特外貌、以扁长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的质量较小的天体。

43、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形式不断地向外辐射能量,称为太阳辐射。

44、太阳活动:是指发生在太阳大气层局部区域的、在有限时间间隔内的各种物理过程的总称。主要表现为太阳黑子、光斑、谱斑、耀斑、日珥和太阳射电等变化现象。其中,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的明显标志,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急剧猛烈的形式。

45、电离层:距地面约80-150km的大气层,在太阳紫外线、x射线、粒子辐射的作用下发生电离,称为电离层。

46、磁扰:太阳活动引起地球磁场的不规则变化,叫做“磁扰”。十分强烈的磁扰现象称为“磁暴”。

47、慧星:是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体积庞大、质量较小、呈云雾状(或带慧尾)的天体。

48、流星:在行星际空间,游荡着无数的尘粒和固体块,称为流星体。

49、哈雷慧星:以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名字命名的平均回归周期为76年的彗星。

50、流星现象:当流星体穿过地球大气时,具有很高的速度,因摩擦而发热发光,人们可看到一条亮光划破夜空,这就是流星现象。流星一般在离地面80-120km高空才开始发光。

51、陨石:大块流星体穿过地球大气层后尚未燃尽,其剩余部分落到地面上成为陨石。

52、二体问题:将两个天体看成质点,研究它们按万有引力定律相互吸引的运动规律,称为“二体问题”。

53、摄动:任何行星除受太阳引力外,还要受到其他天体引力(摄动力)的影响,使天体的运动偏离二体轨道的现象,被称为“摄动”。

54、日月会合运动:由于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同时,地球还在绕太阳公转,同时二者又存在着速度差异,因此从地球上看,月球相对于太阳也产生相对运动,称之为日月会合运动。

55、月相:月球由于反射太阳光才被人们看见,当月球与太阳处于不同的相对位置时,从地球上看来,月球的视形状就会发生周期性的圆缺变化,称为月球的位相,简称“月相”。

56、同步自转:月球的自转方向和周期与它公转相同,天文学上称这种自转叫“同步自转”。所以人们总是只看到月球的半边脸。

57、日食:在日月会合运动中,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朔日)、且日、地、月三球恰好或几乎在一直线上时,月球遮住了太阳,在地球上处于月影区域的观察者,看不见或看不全太阳的现象称为“日食”。

58、月食:在日月会合运动中,当月球运行到和太阳相对的方向(望日)、且日、地、月三球恰好或几乎在一直线上时,月球进入地球的影子,在地球上处于夜半球地区的观察者,看不见或看不全月球的现象称为“月食”。

59、地平圈:我蜜察天体出没升降的状况都是相对于当地的地平面而言的。人们把地平面无限扩大与天球相交的大圆,称为地平圈。

60、晨昏线:地球是不透明的,在太阳的照射下,向着太阳的半球,处于白昼状态,称昼半球;背着太阳的半球,处于黑夜状态,称夜半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称为晨昏线。

61、时刻:是指无限流逝时间中的某一瞬间,就像时间尺度上的刻度与标记,用以确定事件发生的先后,如:年号、月号、日号、时、分、秒等。

62、时段:是指任意两时刻之间的间隔,用以衡量事件经历的长短,如:年数、月数、日数、时数、分数、秒数等。

63、地方时:以本地子午面作起算平面,根据任意量时天体所确定的时间。如量时天体分别为春分点、真太阳、平太阳所测量的地方时分别为地方恒星时、地方视时、地方平时。

64、时区:是指使用同一种时间制度的区域,理论上全球共分24个时区。

65、日界线:由于东12区和西12区各跨7.5°合作一区,称为东西12区,并以180°经线为中央经线。1884年起国际规定180°经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起止线),简称日界线。

66、区时:理论上各时区均以本区中央经线的地方平时,作为区内共同使用的标准时,亦称该区区时。

67、法定时:事实上,使用同一种时间制度的现实时区,总是受政区界线约束的,而现实时区使用的标准时由法律规定,称为法定时。

68、世界时(UT):1928年国际天文联合会决定将零时区的区时(本初子午线的地方平时,即格林尼治时间)称为世界时。显然世界时是以“地球自转钟”所计量的地方平太阳时。

69、原子时(IAT):利用原子稳定的电磁震荡周期所计量的时间系统。原子钟是一个与“地球自转钟”毫无关联的守时系统。

70、协调世界时(UTC):由于地球自转的不均匀性,势必导致世界时与原子时计时系统产生时刻差,因此便产生了协调世界时。

71、历法:根据日、月的运行规律安排年历的法则。如太阴历、太阳历、阴阳历。

72、大地水准面:就是全球静止海面,它是假设占地表四分之三的海洋表面完全处于静止的平衡状态,并把它延伸通过陆地内部所得到的全球性的连续的封闭曲面,曲面上处处与铅垂线垂直。它是陆地上海拔的起算面。

推荐关注防失联纯地理知识公众号——谭老师讲地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