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梅苑双语学校-诗词好句网

扬州梅苑双语学校-诗词好句网

西湖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2024-01-22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题解:这首诗作于长庆三年(823)。白居易时年五十二,任杭州刺史。钱塘湖,即杭州西湖。提起西湖,人们就会联想到苏轼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不过在此之前,白居易的这首《钱塘湖春行》,是知名度最高的西湖诗。尽管此前有关西湖的题咏很多,但惟有这一首能够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令人仿佛身临其境。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在孤山寺北、贾亭之西,春水新涨,湖面刚刚漫平;在水色天光的混茫中,天空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水波连成一片,云彩显得是那样的低。"孤山',在后湖与外湖之间,峰峦耸立,上有孤山寺,是湖中登览胜地,也是全湖一个突出的标志。"贾亭',一名贾公亭。《唐语林》卷六云:"贞元中,贾全为杭州(刺史),于西湖造亭,为贾公亭;未五六十年废。'白居易作此诗时,贾亭尚在,在当时也是西湖名胜。有了上句的叙述,下句的"水面'自然指的就是西湖湖面了。"水面'句,勾勒出湖上早春的轮廓。有几处地方,黄莺争着栖身在向阳的树枝上;谁家刚飞来的燕子正忙于啄泥衔草,营建新巢?诗人对西湖景物的选择是典型的,用笔亦细致入微。

说"几处',可见不是"处处';说"谁家',可见不是"家家',因为这还是初春季节。这样,"早莺'的"早'和"新燕'的"新',就在意义上相互生发,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黄莺啼声清脆悦耳,燕子刚刚越冬归来,它们都富于季节的敏感,是春天来临的象征。诗人从莺歌燕舞的动态中,把大自然从冬睡中苏醒过来的早春活力生动地描绘了出来,给人一种清新明快、骀荡欢悦的感受。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树上、地上,各种各样的花儿,有的含苞待放,有的争已吐艳,渐渐地有让人眼花缭乱之势;遍地的小草,绿绿茵茵,刚刚能没过马蹄。"乱花',显出蓓蕾初绽,并非极盛。"渐欲',反映了花儿将盛未盛之时、对人欲迷未迷之状。这一句透露出的消息是,这里很快地就会姹紫嫣红,春色满湖山。"浅草',状其细嫩。马踏浅草,舒而不这一联描绘精细生动,是构成全诗清新明快风格的主要一笔。写的虽是一般春景,却和下一联的"白沙堤'有着紧密的联系。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我最爱的还是湖东,在那白沙堤上,杨柳吐翠,绿树成荫。徜徉其间,总让人留连忘返,怎么游也游不够。尾联即景抒情,直接吐露诗人对西湖的由衷喜爱。"最爱',潜台词是所有的景物都很可爱。"白沙堤',即通常所说的白堤,又叫沙堤,或断桥堤。

西湖三面环山,白堤中贯,在湖东一带。此堤并非白居易倡导修筑。白居易在杭州时,曾在钱塘门之北修堤蓄水,灌溉民田。后人常常误以西评解:这是一首写景的七律。前四句写湖上春光,范围宽广;后四句专写湖东景色,归结到白沙堤。前面是先点明环境,再写景;后面是先写景,然后再点明环境。诗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从点到面,又由面回到点,中间的转换,不见痕迹。结构之妙,正如清代薛雪《一瓢诗话》所说那样,乐天诗"章法变化,条理井然'。清代方东树《续昭昧詹言》评价说:"象中有兴,有人在,不比死句。'这首诗的妙处不在于穷形尽象的刻画,而在于即景寓情。不仅写出了西湖早春景物之美,而且传达出内在的生机与意态,写出了自然美景带给人们的美好、愉悦的感受。所谓"象中有兴,有人在';所谓"随物赋形,所在充满'(金代王若虚《滹南诗话》),是应该从这个意义去理解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