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梅苑双语学校-诗词好句网

扬州梅苑双语学校-诗词好句网

蒲江响仁桥之始建之年已不考
2024-01-21

首夏南池独酌_首夏南池独酌白居易朗诵_首夏南池独酌讲解

蒲江县城南门响仁桥

响仁桥,俗名老南桥,位于蒲江县鹤山街道城南社区南门外,横跨西河之上,始建之年已不考。古人建设,有县必有治,有治必有城,有城必有河,有河必有桥。

西魏至宋代,蒲江县城在距今县城北1里之蒲江故城旧址。明太祖洪武六年(1373),知县赵观迁县治于今天的蒲江县城,草创之际未建城郭。天顺年间,知县熊祥筑土城,高一丈二尺,阔九尺,周五百九十二丈,东南临河,开四门。正德中,四川按察司水利佥事卢翊加修蒲江城,包砌以石,高一丈二尺,周三里三分计五百九十四丈,外环以濠。

曹学佺《蜀中广记》引《蒲江志》云,蒲江县城:“南八十歩,蒲泉,方丈许,冬燠夏凉,四时不涸,蒲草生焉,有亭覆其上曰‘蒲亭’。”县城南门有泉,有亭,必有桥。响仁桥之始建,盖明代蒲江县城新创之时。

该桥横卧西河之上,西河即蒲人俗称之“西门沟”。清乾隆《蒲江县志》记载:“西门沟,县西五里,发源毛坪,东汇于蒲水。”清代,响仁桥是县城南门的津梁,过桥进县城南门入南街,出县城南门过桥为辛街。

首夏南池独酌_首夏南池独酌讲解_首夏南池独酌白居易朗诵

清代蒲江县城南门外的大南桥

南门,名“涌泉”。清乾隆《蒲江县志》记:“康熙三十五年,邑令李绅文培补修葺,四十五年邑令梁永柞置砖城,乾隆三十一年邑令张应曾劝士民捐修石城,三十三年张起洙接修告竣,垒结完固,周三里六分计六百四十八丈,城身高一丈一尺,女墙高五尺,脚厚一丈五尺,顶厚一丈一尺,垛口一千六百一十,四门卷洞各竖以楼,东‘来紫’、西‘饯日’、南‘涌泉’、北‘望鹤’。其池在东南者为蒲水,西有小河,北鑿濠沟,自是焕然一新,规模宏远焉。”

南街,为县城主要街道之一,县志云:“县治前为正街,余分东西南北四街,俱砌石版。”

辛街,“其在城南曰辛街”,相传以元朝出个辛御史而得名。

蒲江流传一“辛御史回蒲江”的故事:元朝时候有个辛御史,是四川省蒲江县城南辛街人。他在朝为官清正廉明,爱民忠君,人称青天官。有一年,辛御史的妈去世,他告假回家,只带几个随从,素衣小帽,如同商人。路过河南商丘县时,住在一家栈房内,听到一个老妇人呻唤不止。辛天官不忍,叫来老妇人问道:“老人家,你为啥深夜啼哭,有事何不去告官,莫非案情重大,官府不予查究?你快如实讲来,本官为你作主。”那老妇人答道:“稟大人,我家原有七口人,大媳妇、二媳妇都被官府抢夺,打死在城墙蝙,告官官不理,有冤无处伸。目前只剩下我和三媳妇两个人,家中日无逗鸡之米,夜无鼠耗之粮,官府还要抢我三媳妇,请大人作主,替小百姓伸冤!”辛御史一听,火冒三丈,第二天传来商丘曹知县,问道:“贵县盗匪横行,府内衙役图财害命,抢夺民妻,你身为民之父母,坐吃皇粮,不理民事,该当何罪!”曹知县一听口气,晓得事情不妙,吓得浑身象筛糠一样,打屁不成块块,说话不成句逗。辛御史气愤极了,将曹知县棒打一顿,叫他回衙马上升堂,查明案情,该关的关,该杀的杀,一时商丘县清风雅静,百姓得以安居乐业。辛御史回家,蒲江的大小官员都不晓得。一天,辛御史和家人摆家常。家人问:“人家常说,御史天官十分威风,为啥子你回家几天了,不见地方官员前来拜访?”辛御史说:“把我的靴子拿一双去挂在门外,看看如何?”靴子挂出去不到一个时辰,果然城内大小官员,豪绅富户,没有一个不前来问安,请求恕罪。辛御史一点也不拿官架子,扶起跪地不起的官员。查问地方风俗民情,一时,珠宝玉器。金银财帛,纷纷献至堂前。不到一月,辛御史启程回京。临行,辛御史吩咐家人。把大小官员、豪绅富户送来的珠宝玉器,金银财帛全部变卖,把钱送给周围的贫家小户,买猪添羊,让他们种好庄稼。

首夏南池独酌讲解_首夏南池独酌_首夏南池独酌白居易朗诵

穿朝服的明朝监察御史画像

历史上,蒲江人官忝监察御史的只有明朝的简嘉诰。简嘉诰,明代宗景泰七年(1456)考中丙子科举人,英宗天顺元年(1457)登丁丑科进士,官至“监察御史”,封“奉直大夫”。为什么,简御史在民间传为辛御史呢?据《四川蒲江县鹤山镇志》记载,旧时蒲江县城辛街有御史牌坊一面,传为御史简嘉诰建,惜民国初年已残。原来,蒲江县城辛街曾立有简嘉诰的御史牌坊,故而,长久以来民间口耳相传为“辛御史”。

据清代县志记载,该桥称“大南桥”,位于“县南数武”,嘉庆十二年(1807)知县刘访重修该桥,条石砌两墩三孔,桥上铺木板,建瓦顶廊桥,两檐雕饰动物,桥两侧有栏杆、长凳,系桥楼子型。民国时,该桥被称为“响仁桥”。旧时,响仁桥一直为县城南出霖雨去长秋山到丹棱的津要重梁。1949年12月19日上午10时,解放军二野三兵团第十军二十八师八十三团由丹棱翻越长秋山经响仁桥进入蒲江县城,人民在南街丁字口燃放鞭炮欢迎解放军入城,县城成为今成都地区第一个获得解放的城市。

首夏南池独酌白居易朗诵_首夏南池独酌_首夏南池独酌讲解

民国蒲江县城南门外的响仁桥

首夏南池独酌白居易朗诵_首夏南池独酌讲解_首夏南池独酌

李来柱,时任第10军83团某连指导员,随军解放蒲江

1993年任北京军区司令员,1994年晋升为上将

响仁桥,一名“迎薰桥”。战国尸佼《尸子·绰子》云“舜曰‘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唐白居易《首夏南池独酌》曰“薰风自南至,吹我池上林”,故而古人有称南门为迎薰门之俗。

建国初期,响仁桥桥楼被拆除,改建后通行汽车。1971年西河上游半公里之胜利桥通车,响仁桥木质腐朽列为险桥,公路改行胜利桥。1978年冬,此桥改建为工字梁水泥板面的便桥,长30米、宽2米,只通行人及非机动车辆。因胜利桥又名新南桥,故人们称这座桥为“老南桥”。

首夏南池独酌讲解_首夏南池独酌白居易朗诵_首夏南池独酌

响仁桥之侧的南街临河吊脚楼

随着,蒲江县西河河滨景观建设推进,我们期待这座有着两百多年历史的老字号古桥青春常驻,成为千年古县蒲江的一道蕴含乡情的风景线。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