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梅苑双语学校-诗词好句网

扬州梅苑双语学校-诗词好句网

微博自助下单平台网站低价俊誉,低价粉丝下单平台
2024-04-24

我们的诗坛,一直以来都争议不断,被人诟病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留下什么让人印象深刻的作品。但是,在诗坛内部,还是有不少“经典”作品存在的。他们觉得,不少作品都具有“划时代意义”,给诗坛指明了方向,或者是让诗坛拐了一个弯儿。

韩东(图片来源于网络)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打着民间写作旗号的口语诗大行其道,产生了至今让诗坛“津津乐道”的许多“经典”作品。比如,于坚的《尚义街六号》、杨黎的《打炮》、伊沙的《车过黄河》,比如韩东的《甲乙》。

现在,这些作品不仅都成了“经典”,这些人物也都成了“著名诗人”。他们经常出入各大诗歌颁奖会,作品经常登上各大刊物。“民间写作”的他们,已经成了“官方代表”,这难道就是“多年媳妇熬成婆”?

韩东(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中,韩东是比较幸运的了,今年获得第八届鲁迅文学奖。当然,于坚比他还早,2007年就获得第四届鲁迅文学奖。但是,韩东在诗坛文坛的影响,确实不小,去年韩东退休,参加人员的名单就可见一斑。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张清华、何向阳、孙基林、何言宏、叶兆言、苏童、毕飞宇等等,胡弦都没排上名号。李敬泽评价说韩东是“小说家中的小说家”,张清华说韩东是“诗人中的诗人”。其中,张清华特别提到了韩东的《甲乙》,说是“标志性文本”。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因此,我们不妨来重温一下“经典”。这首诗,不用多说了,说多了就会显示出我的“无知”。这首诗好在什么地方,为什么经典,有不少“专家”都有大量的评论。既然被奉为了经典,那必然是有道理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过读到这首诗,我也就能理解很多了,比如“梨花体”、“乌青体”、“羊羔体”,甚至“屎尿体”都是很正常的。这些“体”只要机缘巧合,都是有可能成为经典的。或者说,在诗坛,这些体已经被奉为了经典,只是“民间”不知道而已。

看到其中出席的何言宏教授,不免让人感叹人与人的差别。记得2006、2007年,有个“庸诗榜”,何彦宏就是发起者之一。2006年庸诗榜冠军是孙文波的《与沁园春无关》,2007年庸诗榜冠军是伊沙的《崆峒山小记》。

伊沙(图片来源于网络)

同为“白话诗写作”,伊沙、孙文波的诗是“庸诗”,而韩东的诗就成了“经典”,人与人的差别咋就这么大呢?所以,韩东是幸运的,至少比伊沙、孙文波幸运。虽然伊沙和孙文波都是“著名诗人”了,但显然他们还属于“民间”。

重温这些“经典”,让人看到了时间的力量。好像只要年代稍微久远一点,无论什么作品,都成了“经典”了,无论什么诗人,都成为“著名诗人”了。但其实,仔细想想,几十年对于整个诗坛来说,也就弹指一挥间,哪有那么多的“经典”?哪有那么多的“著名诗人”?

韩东(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我们的诗坛,是需要“经典”的,没有经典也要创造经典。我们都诗坛,也是离不开“著名诗人”的,没有著名诗人也要捧出著名诗人。只是再过一些时日,回头再看看这些“经典”、“著名诗人”,还有多少人会记得他们?这真不好说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