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份正值春季与夏季的交替时节,此时自然界阳气升发,万物复苏,但气温变化较大,早晚温差明显,且风大物燥,人体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四月份的养生需顺应春生之气,注重调养肝脾、防寒保暖、合理饮食及规律作息,以为一整年的健康打下坚实基础。

饮食调养:省酸增甘,疏肝健脾
春季与肝相应,肝气旺盛易克伐脾土,导致脾胃功能减弱,四月份饮食应以“省酸增甘、健脾祛湿”为原则,避免过多酸味食物(如乌梅、山楂等),以免肝气过盛;适当增加甘味食物(如山药、大枣、小米等)以补益脾胃,春季肝火易旺,可适量食用疏肝理气的食物,如芹菜、菠菜、香菜、春芽等,帮助肝气条达。
饮食推荐表
| 食材类别 | 推荐食物 | 功效 |
|----------------|-----------------------------------|-------------------------------|
| 主食类 | 小米、燕麦、山药 | 健脾养胃,增强脾胃运化功能 |
| 蔬菜类 | 菠菜、芹菜、韭菜、春笋 | 疏肝理气,补充维生素和膳食纤维|
| 水果类 | 苹果、樱桃、草莓 | 生津润燥,健脾和中 |
| 蛋白质类 | 鸡蛋、鱼肉、豆制品 | 补充优质蛋白,增强免疫力 |
需注意,四月份湿气渐重,应避免食用生冷、油腻及辛辣刺激食物,以免损伤脾胃阳气,可适当饮用玫瑰花茶、菊花茶等疏肝解郁,或用薏米、红豆煮水祛湿。
起居作息:早睡早起,顺应春阳
《黄帝内经》提出“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四月份应顺应自然界的阳气升发,调整作息规律,建议每天晚上11点前入睡,早晨6-7点起床,以符合“夜卧早起”的养生原则,早起后可到户外散步或做太极、八段锦等舒缓运动,有助于促进气血流通,激发身体阳气。
春季风大,早晚温差较大,需注意“春捂”,尤其注意头部、背部和足部的保暖,避免受寒引发感冒,室内应保持通风,定期开窗换气,使空气流通,减少细菌滋生。
运动锻炼:舒缓筋骨,动则生阳
四月份运动应以“舒缓柔和、适度为宜”为原则,避免剧烈运动导致阳气耗散,推荐进行散步、慢跑、瑜伽、太极拳、放风筝等有氧运动,这些运动既能舒展筋骨,促进气血运行,又能帮助调节情绪,缓解春季常见的“春困”现象。
运动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 时间选择:宜在早晨或傍晚进行,避免正午阳光强烈时运动,以防阳气过亢;
- 强度控制:以运动后微微出汗、不感到疲劳为宜,避免大汗淋漓耗伤津液;
- 环境选择:优先选择空气清新、绿化较好的公园或户外场所,远离污染源。
情志调摄:戒怒戒躁,舒畅心情
春季肝气旺盛,易使人情绪急躁、易怒,或出现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中医认为“怒伤肝”,不良情绪会进一步影响肝的疏泄功能,形成恶性循环,四月份需注重情志调养,保持心情舒畅,做到“戒怒戒躁,恬淡虚无”。
可通过以下方式调节情绪:
- 多听轻柔音乐、阅读书籍,转移注意力;
- 与朋友、家人交流,分享心情;
- 培养兴趣爱好,如养花、书法、绘画等,以静养心。
其他注意事项:防过敏、养肌肤
四月份花粉、柳絮等过敏原增多,易引发过敏性鼻炎、哮喘等疾病,过敏体质者需减少外出,外出时佩戴口罩,回家后及时清洗面部和鼻腔,春季气候干燥,皮肤易缺水,应注意保湿,选择温和的护肤品,避免使用刺激性化妆品。
春季是细菌、病毒繁殖的活跃期,需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居住环境清洁,预防传染病。
相关问答FAQs
问:四月份容易“春困”,如何缓解?
答:“春困”是由于春季气温回升,人体新陈代谢加快,脑部相对供血不足所致,缓解“春困”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②适当午休(15-30分钟为宜),恢复精力;③饮食清淡,减少高脂、高糖食物摄入,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果;④坚持适度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如晨起散步、做扩胸运动等。
问:四月份养生是否需要进补?
答:四月份春季养生应以“清补”为主,不宜过度进补,春季阳气升发,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此时进补(如人参、鹿茸等温补之品)易导致“上火”,或阻碍气血疏通,建议根据自身体质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山药、莲子、百合等健脾养阴之品,或饮用枸杞菊花茶、决明子茶等清肝明目,避免盲目进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