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苑双语网

2025年安徽特殊教育新政策法规有哪些调整与落地措施?

安徽省特殊教育政策法规近年来不断完善,旨在保障残疾儿童受教育权利,促进教育公平,推动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这些政策法规以国家法律为基础,结合安徽省实际情况,构建了覆盖招生入学、教育教学、经费保障、师资建设等多方面的支持体系。

安徽省特殊教育政策法规

政策法规体系框架

安徽省特殊教育政策法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教育条例》等上位法为依据,先后出台《安徽省“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关于进一步加强特殊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形成了“国家顶层设计—省级细化落实—地方配套执行”的三级政策网络。“十四五”提升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7%以上,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规模显著扩大,教育质量全面提升的目标。

核心政策内容解读

(一)招生入学与学籍管理

政策强调“一人一案”保障入学,建立教育、残联、医疗等多部门联动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鉴定与安置机制,对具备学习能力的残疾儿童,优先安排至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对重度残疾儿童,通过送教上门或远程教育等方式提供教育服务,学籍管理方面,实行特殊教育电子学籍系统单独登记,确保数据精准、动态更新。

(二)教育教学与课程改革

安徽省推行“融合教育”理念,要求普通学校完善无障碍设施,配备资源教室和特殊教育教师,课程设置上,在落实国家课程方案的同时,开发适合残疾学生特点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如针对听障学生的“手语与口语”课程、针对智障学生的“生活适应”课程等,推进“医教结合”“康教融合”,将康复训练融入教育教学过程。

(三)经费保障与资源投入

省级财政设立特殊教育专项补助资金,按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普通学校8倍以上)拨付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经费,对随班就读学生、送教上门学生额外给予补助,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特殊教育,通过税收优惠等政策引导企业、社会组织捐资助学。

(四)师资队伍建设

政策要求加强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在省内师范院校增设特殊教育专业,扩大免费师范生培养规模,建立特殊教育教师职称评聘倾斜机制,将送教上门、融合教育指导等工作纳入考核范围,实施“特殊教育教师能力提升计划”,每年开展全员培训和专项研修。

政策实施成效与挑战

(一)主要成效

  1. 入学率显著提升:2025年全省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6.8%,较2025年提高5个百分点。
  2. 资源体系逐步完善:建成特殊教育学校121所,普通学校资源教室覆盖率达85%以上。
  3. 教育质量稳步提高:残疾学生职业培训和升学渠道拓宽,部分毕业生通过高考进入高等院校,或通过职业技能实现就业。

(二)面临挑战

  1. 区域发展不均衡:皖北农村地区特殊教育资源不足,专业教师短缺问题突出。
  2. 融合教育深度不足:部分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质量不高,个别化教育计划(IEP)落实不到位。
  3. 非义务教育阶段薄弱:残疾学生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仍低于义务教育阶段。

未来发展方向

安徽省将进一步优化特殊教育政策体系,重点推进以下工作:一是加强农村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推动优质资源共享;二是深化融合教育改革,完善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支持体系;三是扩大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规模,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四是加强“互联网+特殊教育”建设,利用远程教育弥补资源短板。

安徽省特殊教育政策重点内容概览

领域 核心政策内容 实施目标
招生入学 建立“一人一案”安置机制,随班就读与送教上门相结合 义务教育入学率≥97%
经费保障 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为普通学校8倍以上,专项补助覆盖所有学生 确保特殊教育学校运转和学生学习需求
师资建设 师范院校培养+在职培训,职称评聘倾斜 2025年特殊教育教师持证上岗率达100%
融合教育 普通学校资源教室全覆盖,配备资源教师 随班就读学生教学质量显著提升

相关问答FAQs

问:残疾儿童如何申请进入特殊教育学校或随班就读?
答:家长可向户籍所在地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提交申请,由教育、残联、医疗等部门组成的专业鉴定小组对儿童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安置方式(特殊教育学校、随班就读或送教上门),教育行政部门将统筹安排入学,并协助办理学籍注册手续。

问:特殊教育学生的资助政策有哪些?
答:安徽省对特殊教育学生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免学杂费、免教科书费、补生活费),同时提供国家助学金、专项补助等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学生还可享受助学贷款、学费减免等政策,确保不让一名学生因贫失学。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