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苑双语网

陕西省民办学前教育新政策落地,民办园如何应对与转型?

近年来,陕西省民办教育发展迅速,学前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民办部分在扩大教育资源供给、满足多样化教育需求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规范和促进民办学前教育健康发展,陕西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了涵盖规划布局、经费支持、师资建设、质量监管等方面的政策体系,为全省民办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陕西省民办学前教育政策

政策背景与发展目标

陕西省民办学前教育政策的制定,立足于“幼有所育”的根本需求,结合省情实际,以“公益普惠、规范优质”为核心导向,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和“三孩”政策实施,学前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民办幼儿园成为弥补公办学位缺口的重要力量,政策明确要求,到2025年,全省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以上,其中民办普惠性幼儿园占比不低于60%,形成以公办园为骨干、普惠性民办园为主体的办园格局,政策强调通过分类管理、财政扶持、质量提升等举措,推动民办学前教育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型,保障幼儿安全与健康成长。

核心政策内容与实施路径

(一)强化规划布局与分类管理

陕西省通过《陕西省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要求各地将民办幼儿园纳入城乡公共服务设施统一规划,落实城镇小区配套园政策,确保配套园办成公办园或普惠性民办园,在分类管理方面,政策将民办幼儿园分为“非营利性”和“营利性”两类,实行差异化管理,对非营利性民办园,在用地、税费、收费等方面给予公办园同等待遇;对营利性民办园,则通过市场化手段引导其提供高端、特色服务,同时加强收费调控和监管,防止逐利倾向过度。

(二)加大财政支持与经费保障

为鼓励民办幼儿园向普惠性转型,陕西省建立了“普惠性民办园补助资金”制度,对认定为普惠性民办园的,按生均每年不低于2000元标准给予补助,重点用于改善办园条件和提高教职工待遇,政策允许民办园享受国家规定的税收减免、水电气热居民价格等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通过捐赠、出资等方式参与普惠性幼儿园建设,2025年,全省累计投入普惠性民办园补助资金超过15亿元,惠及幼儿超50万人次。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与权益保障

师资是学前教育质量的核心,政策要求民办幼儿园教职工与幼儿配比不低于1:7,并逐步实现每班“两教一保”的标配,将民办园教师纳入教师培训体系,与公办园教师同等享受“国培计划”“省培计划”等培训项目,每年培训民办园教师超2万人次,在薪酬待遇方面,政策明确民办园应与教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并参照当地公办园教师工资水平合理确定薪酬,足额缴纳社会保险,对长期在民办园任教的优秀教师,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方面与公办园教师一视同仁。

(四)健全质量监管与安全机制

陕西省建立了覆盖民办幼儿园的“办园质量评估体系”,从办园条件、保教质量、安全管理、卫生保健等维度进行年度评估,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开,并与财政补助、招生资格等挂钩,针对安全风险,政策要求民办园落实“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防控体系,安装校园安防监控系统,配备专职安保人员,并建立食品安全、传染病防控等应急预案,通过“双随机、一公开”检查(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公开),加强对民办园办园行为的日常监管。

政策成效与发展展望

在系列政策推动下,陕西省民办学前教育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普惠性民办园数量从2025年的3200所增至2025年的5800所,增长81.3%,有效缓解了“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民办园教师月均工资从2025年的2800元提高至2025年的4200元,师资队伍稳定性显著增强;民办园办园合格率从85%提升至98%,保教质量明显改善。

陕西省将继续完善民办学前教育政策体系,重点推进三方面工作:一是扩大普惠性资源供给,通过新建、改扩建等方式,新增普惠性民办园学位10万个;二是深化“互联网+学前教育”建设,搭建民办园管理服务平台,实现质量监测、师资培训等数字化管理;三是推动民办园特色发展,鼓励其开展STEAM教育、传统文化启蒙等特色课程,满足幼儿个性化发展需求。

相关问答FAQs

问:民办幼儿园如何申请普惠性认定?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答:民办幼儿园申请普惠性认定需向县级教育部门提交申请,同时满足以下条件:①依法取得办园许可证和法人登记证书;②为非营利性办园;③保教费标准实行政府指导价,且收费标准不超过当地同级公办园收费标准的2倍;④面向社会提供普惠性服务,无虐童、体罚等违规办园记录,通过认定的民办园可享受生均补助、税费减免等政策支持,并由教育部门向社会公布名单。

问:营利性民办幼儿园与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政策支持上有何区别?
答:营利性民办幼儿园与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政策支持上存在显著差异:①普惠性民办园可享受政府生均补助、用水用电用气居民价格、税收减免等优惠,而营利性民办园不享受此类补贴,但可自主制定收费标准;②在师资培训方面,两者均纳入省级培训体系,但普惠性民办园教师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上享有更多倾斜政策;③监管要求上,普惠性民办园需接受更严格的年度质量评估,营利性民办园则侧重合规性监管,确保其依法依规办园。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